姬洛宁:中文考生减少,问题不全在学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姬洛宁:中文考生减少,问题不全在学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报考STPM中文科的学生逐年减少,这个情况在SPM科考中也不例外。每当谈论起这个话题,不难发现大家都认为是学生不够热爱中文、驾驭不了中文考试、或者说学生看不到进修中文所得到的回报。然而在马来西亚,学生们都是服从式的在学习,服从父母的决定、服从校方的教导、服从政府的政策。试问如果中文教学模式和环境是舒适的,哪个华人子弟会放弃自己的母语?

    我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中六中文班学生,所谓的“害怕成绩不理想而不报考中文”其实只不过是大家惯用得借口。中学的中文节数不多,只有区区三到五节,扣除了假期,真正学习的时间简直少得可怜。节数少,课程却繁杂,怎么不叫学生担忧与害怕?

    不懂文章内容

    再说,国民中学的中文课大多安排在放学后,学生上了一整天的课,又饿又累,谁还会愿意继续上课?以吉隆坡为例子,设有中六中文班的学府比马来亚虎还稀缺,就连华裔学生占据全校80%以上的诗礼圣淘沙国中,在2020年也因只迎来一个报读中六中文的学生而在隔年关闭了中文班,导致吉隆坡区如今仅剩一所开办中六中文班的国中了。许多中学中文班因为学生少于15人制而被迫关闭。一些学校还严禁学生们使用华语沟通,不支持中文活动。在种种不利于学习中文的因素下,学生们如何生起文化自信报考中文?

    又有一说,学生对待中文的态度比较消极,怪古文难懂,作文难写,名句难背。回看历年考题,撇开古文不说,现代文理解的文选大多为中国作家的作品或者翻译作品,这对马来西亚考生是不公平的。外国的作品在许多语法用词和内容上与本地华语是有一定出入的,让学生们考一篇看不懂的文章,然后让考生无从下手,结果考试成绩不佳,这显然不合理。试问,考卷中若使用贴近本土文化的马华文学,使用学生们熟悉的文字和内容进行考试,不是更为重要吗?


    明白背后努力

    再拿STPM中文课程来说,大部分的读物都以中国文学为主。不可否认,中国文学是中文教育中很重要的且高尚的存在,但作为马来西亚华人却没有机会进修马华文学,我认为是非常可惜的。新一代马来西亚华人一直都以捍卫华教,捍卫华社的先贤为傲,但多少人真正了解他们,又有多少人有机会了解他们。教育部不该把中文课程的目光一直锁死在中国文学,而是应该回头望一望马来西亚华人文学对于我们华人子弟来说是多么的浪漫和亲切。马来西亚华人若能以自身的文化为傲,那报考华文根本不成问题。

    如果想从口头交谈或一两篇写作就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语言能力,是异想天开的,所以文凭上若能有中文科考的一席之地,哪怕成绩普通也将成为中文学习者最有利的证明。2015年,大马教育部与中国孔子学院,签署承认大马教育文凭中文科考与中国汉办的汉语水平考试,处于同等水平的备忘录,换言之大马高中中文水平是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受到国际的认可。要相信文凭上的几个字足以代表每个中文学习者背后千千万万的努力,所以哪怕成绩普通,报考中文绝对百利无一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