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政:孙中山与安华谈“发财” ◤会员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甘德政:孙中山与安华谈“发财” ◤会员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首相安华在新春期间,除了向华社说“恭喜发财”,也在华堂团拜上义正词严说:“如果部长要发财,那就改行当商人!”

    安华的“发财观”,与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在《三民主义》解释过“发财”对华人的真正含义。

    孙中山精准比喻:“提起自由两个字,全欧洲人便容易明白,当时欧洲人民听了自由这个名词很容易明白的情形,好像华人听了‘发财’这个名词一样,大家心里都以为是很贵重的。对华人说要他去争自由,他们不明白,不情愿来附和;但是对他们说请他去发财,便有很多人要跟上来。”


    长久以来,西方殖民者对当时的海外华人,一般都贴上“唯利是图”、“经济动物”等负面标签,这也影响到当地土著对华人的刻板观感。

    经孙中山诠释后,华人先民背井离乡、投奔怒海,就有较为崇高的动机。“发财”对华人的意义,就如“自由”对西方人的意义一样,未必就如“贪财”那样的贬义。

    穿越时空限制

    用现代社会学的用语,“发财”就是“社会向上流动”,也是为了实现“财富自由”。保障个人财富权益,是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核心所在。

    中国在帝制年代长期实行海禁政策,但漫长的海岸线、地方官僚的腐败、猖獗的海商走私活动等因素,根本阻止不了大量华人先民出洋。

    用西方政治学者弗格森比喻英格兰先民到北美开拓的话来说,就是:“地产加代表权,这便是北美之梦。”。那么换来南洋的场景,远离残暴的帝制,寻求安身立命之处和发财,便是华人先民的南洋之梦。

    “发财”是华人祖先到这片土地的最大动机,和我们的“开拓主权”大有关系。在文盲遍地、人口爆炸和农村破产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着不怀好意的西方殖民者和充满疑惧眼神的当地土著,若单纯以“经济利益”驱动而缺乏“文化信仰”作为精神武器来坚定出洋意志,是很难让当时乡土意识浓厚的华人先民有组织地一批又一批背井离乡,跨越波涛汹涌的南海,在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持下根据原乡的文化模式,一步步地把异乡开拓成今日的故乡。

    身处异域的华人先民凭着信仰的力量,把对原乡的时空仍然残存的集体记忆,在想像中创造出自己隶属的地方和精神归宿,用安德森已成经典的话来说,就是创造出一个“想像的共同体”。

    但是,孙中山晚年提到的“发财”,和后世通俗理解的“贪财”涵义差不多。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大门写的对联,就是“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幅对联正气浩然,写出革命党人的崇高志向与奉献精神。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训词又提到:“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换到今天的场景,安华祝华社“恭喜发财”,这个“发财”有鼓励大家社会向上流动、为国家创造财富的正面意义;在训斥官员不要“升官发财”的论述上,则突显了“发财”的贬义。

    孙中山和安华两人虽相隔百年,但他们的“发财观”却穿越时空限制,有承先启后的关系。

    更多精彩评论,请点击”评论──人人咖啡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