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后的港灣 還是一生的遺憾?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父母是孩子最后的港灣 還是一生的遺憾?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是最后的港湾,还是一生的遗憾?

    上海17岁男孩跳桥事件曝光后,知乎上至今流传着一段话:“哪怕受全世界欺压,只要还能在这里得到心理救援,那就不会自杀。”

    男孩默立3分钟后,徒手翻过栏杆,从5楼的教学楼一跃而下,当晚不治。
    男孩默立3分钟后,徒手翻过栏杆,从5楼的教学楼一跃而下,当晚不治。

    可惜,很多时候,声称最爱的人,恰恰给留下了最无情的印象。

    作家王朔在《致女儿书》中写道: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王朔的父亲是军人,笃信棍棒教育。回忆童年,王朔说:“我父亲打我的时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动。”

    王朔的母亲是医生,追求完美,不容许犯一点错:“‘爱’是我妈理解范围之外的事,要一个永远正确就是她的爱。”

    粗暴的父亲和没有温度的母亲,让王朔一生怀疑亲情,以“痞子”的形象示人。

    从怕,到烦,到瞧不上,再到想起心里就难过——也道出了许多人对的复杂感受。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子女一场,本是世间最深的缘分,到头来,却因“错爱”让亲情变作一生最深重的遗憾和伤害——实在令人叹惋!

    尹建莉老师说:“所谓‘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做得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儿童,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

    如何理解“严厉教育”的破坏力呢?

    只需要动用一点点同理心,一点点换位思考的能力。

    我们不妨试想:
    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在办公室玩扑克牌被领导批评了,TA(他)人高马大的赶过来,当着TA同事的面,用耳光和谩骂帮着领导一起狠狠教训TA,美名其曰“为TA好”“帮TA长长记性”,TA会怎么想呢?观者又会做何反应?

    想必TA会觉得颜面尽失,伤心欲绝吧!

    而观者会统统站在TA这边,骂打人者是“逆子”,上来制止,甚至扭送派出所。

    为什么呢?因为所有人都默认,不能打,成年人是有尊严的,应该被尊重。

    但是反过来,人们心中却缺少这样的共识:也是有尊严的,大人不能仗着自己有身形、力量、权力、地位上的优势,就欺侮

    于是我们看到,家长打骂的事还俯拾即是,周围人也很少坚决制止,好像打骂的家长只是在处置TA的私有物品,别人无权干涉。

    于是我们看到,众多依然生活在“食物链”的最底层,他们只能依附生存,也便只有乖乖挨打受骂,受不住了就自杀……

    一个个在用最极端的自毁行为向这个世界发出求救信号。曾经也是的大人,听到了吗?

    热播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人人都想要的“暖爸”李海潮,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有的时候,犯的错都是小错,绝大多数的大错,都是大人犯的。可是,大人还没小孩勇敢,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

    几乎所有观众都羡慕李尖尖,想做李爸的女儿;但只有更多的人愿意做李爸那样乐于站在的角度考虑问题、乐于反思自己的家长,才可能出现更多幸福的李尖尖。

    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多少事例证明了,“严厉教育”是无效的;即使表面见效,也会破坏亲子关系,后患无穷。

    许多会问,那犯了错就不管吗?小问题姑息了,将来还不出大问题?

    当然需要的教育,但怎么教育,是需要学习、系统学习、跟对的人学习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名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让这名男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通过知情人了解情况后,陶先生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男孩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看见了,读懂了,把当成平等独立的人去尊重,去呵护,即使那是一个犯了错的

    成功的和教育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永远和站在一起。

    遇到问题时首先去理解,而不是撇清责任;解决问题时对无痕地引导,而不是粗暴地改造。

    他们相信都是向上向善的,需要提升的是对教育的认识水平,需要改变的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教育的场景千变万化,出现什么问题不重要,问题发生时家长是怎么做的才重要。

    只寻求一个个育儿问题的解答,无休无尽。

    学会像教育专家一样思考,夯实“永远和站在一起”的底层思维,具体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让我们对照这面镜子,日进一寸地修炼自己吧!

    文章节录自:小猪猪
    作者介绍:小猪猪,倾听者,感受者,记录者,尹建莉学堂原创内容编辑。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
    文章出处:http://mp.163.com/article/FMV65K0H05268J0R.html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