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屋语‧向邻国学习可负担房屋制度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童言屋语‧向邻国学习可负担房屋制度

    拿督童國模
    國際房地產聯合會(FIABCI)亞太區秘書處主席
    武吉佳拉房產(Bukit Kiara Properties)集團主席
    歡迎意見回饋[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我的早期年代,亲密的社区生活很常见。我们的大门总是敞开的;我们到邻居家串门子、每天都玩在一起。

    那些年的我们都不吝于与街坊邻居互通讯息,还相互学习彼此美好的事物。这是我们改善彼此生活以及共生共荣的方式。

    今天,基于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不再像以往般经常拜访邻居。不过,有了科技帮助,依然可相互学习分享。

    90%居民是屋主


    相同的概念还可以套在更大的脉络上。比方说,我国可以向邻国学习,以加强需要改进的领域。

    这一点与新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祖莱达的想法不谋而合。该部计划探讨新加坡政府组屋系统管理、执行方面的挑战以及现有的政策。

    该部并非想在本国推行新加坡的公屋系统制度,而是想要对其作进一步了解,并引进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概念。

    这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新加坡拥有卓越的公屋以及可负担房屋制度,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欲了解该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可追溯到于1960年成立的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

    1947年,英国住房委员会报告披露,新加坡有着世界上最恶劣的贫民窟之一,建筑物的人均面积为18.2。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在1959年,只有9%新加坡人居住在公屋里。建屋发展局是在1960年,该国面临住房危机的时候成立的。当时,该局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供卫生的居住环境,来取代普遍的贫民窟和非法住宅区。

    1968年,为帮助更多人成为屋主,新加坡政府允许民众使用公积金来支付政府组屋的首期付款及摊还每月房贷。通过此举,加上多年来陆续实施的各项计划及奖掖,拥房因此变得更加可负担,更为人憧憬。

    今天,新加坡3个区内的23个市镇共有超过100万个组屋单位。建屋发展局所兴建的组屋为新加坡80%以上的人口提供住房,其中90%居民已是屋主。

    人民拥屋梦指日可待

    倘若前朝政府当初能把从一马发展公司弊案中宣称被盗用的数十亿令吉,分配到可负担房屋建设领域,我们对可负担房屋的需求,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能获得满足。

    相同的,如果我们把从2006年至2013年总值1200亿令吉的汽油补贴用来建可负担房屋,解决这个问题简直轻而易举。

    我曾在之前的撰文里提到,自己过去总对前朝政府没有直接推动可负担房屋建设感到疑惑。最终,直到友人告诉我,“原因是可负担房屋的建设,并没有涉及‘钱财’。”才一语道破。

    如今,有了承诺高效及透明施政的新政府来推动可负担房屋建设,加上邻国的卓越典范为借镜,人民拥屋的梦想指日可待。

    统一职务重叠机构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成功有着许多因素。在解决土地资源有限问题方面,新加坡政府于1967年实施土地征用法令,以低价征用土地做公共建设。

    今天,该国90%土地归政府所有,而在1965年只有49%。

    为克服土地缺稀问题,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新加坡首选高楼建设,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密集城市之一。

    不仅如此,新加坡政府也进行了多项研究,确保能够持续保持成本效益和质量。

    此外,新加坡的政府组屋区都是独立的地方社区,备有完善的公共及便利设施。就是这种有远见和周详的规划,使新加坡在今天能成为世界最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这一成就的关键在于政府大力支持可负担公屋建设。建屋发展局财务报告指出,该局于2017年所获得的公共奖掖及补贴高达12亿新元,相当于36亿令吉。

    邻国的公屋政策改革,是我们仿效和改进的重要参考。

    我很高兴看到新政府计划通过成立国家可负担房屋理事会,来统一目前职务重叠的各个机构。

    有了统一的机构,还需要聘用一批具有可负担房屋建设相关专业知识的专才,才能协助政府达到在10年内兴建100万间可负担房屋的目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