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吉:李煒的雙語之路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廖朝吉:李煒的雙語之路

    吉隆坡上海商務書店有幾位書人掌店。他們懂書、找書,讓上海商務書店還是一家書店的模樣,一家用書本和知識與馬來西亞脈搏互動的場所。我進城就去逛察看最近又進了哪一些書,每回都有驚喜,總要買一些書,不會空手離開。要為蘇丹街原來稱為書店街留下幾棵樹,我們就要有酒徒養酒館的精神,拿錢來養這個空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有一天,我請留鬍子的店員找一本文學批評的書,沒找著,他給我推薦了李煒的《4444》,問我讀過曹又芳嗎?在盜版書堆中,我站讀過。吳淡如還沒有紅以前,曹又芳是暢銷的心靈雞湯主廚。“你讀讀吧,她的兒子寫的”,一部悼念母親的書。李煒用數字來替代死的諧音,全書都以隱喻來描寫母親逝世后,“這分痛徹心扉對世界的愛;這種一生一世每天的告別”。

    李煒出生于台北,15歲赴美國深造,為了學好英文,掉入書海中,為了不讓自己溺死,拚命游向最近的陸地,成為了這一輩中語言天分極高(通英、德、法、意、拉丁、古希臘)、對西方文學、繪畫、藝術涉略極廣的書人,得夏志清稱讚:“中國寫作者中,和你同齡的,或遠長于你的,都沒有你這樣的魅力、機智和博學”,今年應該不到40歲。

    英語創作 以中文翻譯本出版

    李煒的英語是苦學而來的,使得他的英語比母語(中文)好,所以他選擇以英語創作。這也使得他換得一個薄名:美籍華人作家旅居中國以英語創作卻以中文翻譯本出版,讀書界的“怪咖”。每一本出版的書都是請別人翻譯成中文,自己當編輯再三校訂。作品銷量慢熱,因為他不打算讓讀者好讀,從故紙堆中給我們挖出的八卦、軼事都是一些我們不熟悉的作家、文人、畫家、音樂。


    李煒的中英之路的轉換,也讓他越發覺得一個人的語言選擇,並非是那么沉重的與母國文化切斷與否的辯論,更多是 被“命運”所擺佈,人因各種機緣到了異地開展新生活,重新掌握了新語言而淡忘母語。也有人到了異地,無論是有意識還是出自恐懼或懶惰,做出了拒絕同化保留母語的選擇。這兩者都是個人選擇的結果。

     那些號稱可以讓兩種語言游刃有余的人,其實更像是重婚者,“一個籍語言的掩護而過著雙重生活的女人” 。基本上沒有人可以讓兩種語言都保持完美無損的狀態下相互切換,人最終要選擇一個語言以生活、思考與寫作。雖然我們在第二語言中如魚得水,疏遠了母語。然而你在吼叫和哀泣時所使用的還是母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