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欢玲:叶家农夫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叶欢玲:叶家农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南大校园不缺花草树木。散步在林木里,落叶纷飞、断枝遍地。自搬迁有了小阳台,小日子更是充满阳光。是日,我拉著伴侣一同检拾枯树枝去,想给苦瓜苗搭个架子。

    “我是木匠。”回来以后,只腿压住树枝,只手握起锯子,我“吱吱呀呀”劳作起来。锯树枝、搭棚架,这事难不了。父母具有魔力的手,母亲能以鞭子、籐条、椰叶等变出篮子、蚱蜢、乌龟、牛、马、Ketupat等有功用性或纯属装饰的玩意儿;父亲钉钉锤锤,用水泥、铁线、地砖等铺成地面,做了无数个花盆。他找水源凿井,挖坑建荷塘,堆砌人造瀑布、按摩石子路(Reflexology path)、石椅等。身为女儿,我当然不能太不争气。

    首先,按三脚架结构把三根树枝组织在一起,用麻绳系紧。基础结构绑扎好后,近底部位再以另外三根树枝,组织打横的三角形支撑。三角形的稳定性,使搭好的棚架不至于风吹就倒。苦瓜苗不及一尺高,未及盘籐而上,为棚架描上好看的绿。棚架光秃秃的。我灵机一动,把棕榈树抖落的棕衣纤维,折叠成鸟巢的样子,用麻绳缝好,盛入泥土,种了蕨类植物,挂在棚架,摆在阳台上。伴侣说,整个空间的美感,立即提升了一个层次。对著、望著、欣赏著,我自信自满自得其乐,又捡回十几支树枝,搭建了一个花架。小小花盆们迫不及待,登上花架笑呵呵,迎来满盈的阳光。

    一、二、三、四、五……就像年纪渐长、记忆衰退的母亲每周在视频对话中,重复告诉我们她种了哪些植物,我也不厌其烦在阳台细数起自己种的葱、姜等蔬菜、花草……


    褪不去的伤疤

    妹妹发来她家小阳台的照片。那抽新芽和盛开的四季国花卉啊,五颜六色,风信子、水仙花、郁金香等,让人爱不释手。欣赏著自己种的花,她告诉我忽然好想DIY,自己做花架。我一听,叫起来:“我们果然是一家人!”这个念头我想了无数次,最近才实现。哥哥不也一样,他养花、种菜、搭鸡舍。哥的小园比我俩丰盛。芝麻、Manis菜等吃不完,鸡们飞上他的臂弯,一朵朵嫩叶啃来吃。他种的芒果,送了同事、邻居,自个儿新鲜吃、做果酱吃,吃也吃不完。

    偶尔我把种植的蔬菜或花朵照上传面书,反应清冷。朋友对种植似乎兴致缺缺,想想我们是受家庭背景影响吧?老家的蔬菜、花果,品类繁多。印象中,儿时也曾跟著双亲上明星慈善社看盆栽展,让我从小接触到盆栽艺术;除了花卉,也懂得欣赏盆栽。

    问起父亲,他说从小爱种菜。看阿婆种,他跟著种。种蕃薯叶、蕹菜等,用的是水沟里捞起的泥渣很肥沃,种的菜肥美。那可是一条有故事的水沟。它见证了一个妇人,跟邻居关系不好,便把缺嘴玻璃瓶插在水沟旁的泥土里,让邻家年幼的孩子,一如平日越过水沟、准备到不远的公共供水处取水时,一跳,跳向了玻璃破口,血流如注!

    “啊,后来呢?”我追问。

    “被救伤车赶送去医院呀!”父亲答。他指著脚踝边的伤口,疤痕那么清晰。岁月去远,险恶人心带来的伤痕褪不去。我抿紧了唇,替孩提时的父亲,觉著心疼。

    说回盆栽展吧,原来那一次观展,父亲买回了三棵水梅,种至如今繁衍了我们家上百棵水梅,千姿百态。住在宿舍高楼,我无法像父母和哥哥,屋前屋后有一大片黄土地可赤脚踩在泥土上,一棵秧苗、一棵秧苗插进泥土里,坐在矮凳上拔除野草,再旋一旋,折下一朵朵肥硕蔬菜或水果。但养花种菜的乐趣,能小规模地享有,我就感到无限满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