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仪婷:小心眼见为凭的惯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DUN 新古毛 KUALA KUBU BHARU
    彭小桃
    凯鲁阿扎里
    饶可芯
    哈菲扎
    选民人数: 40,015

    李仪婷:小心眼见为凭的惯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上个星期台湾连续假期,我和先生和孩子们,安排了一趟家族旅游。期间,听闻了几个家庭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个新闻,有一个母亲,带一个男孩,不知何故,母亲愤怒撇下孩子,开车要离去,在大马路上,孩子声嘶力竭的拜托妈妈不要走,拜托妈妈留下来,拜托妈妈原谅他,他已经知道错了,会悔改,只求妈妈不要走。

    但画面里,妈妈仍气愤的开车离去,孩子因为恐惧被遗弃,因此趴在汽车后行李箱上,随着母亲开车,自己也悬挂在车厢盖上晃动。

    眼见,为凭。

    母亲之残忍。


    眼见,为凭。

    孩子多么可怜。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在孩子声嘶力竭之前,我们又向母亲探求了多少真相?母亲是历经了什么样的事情,堆叠出这样风暴的情绪,我们可曾探索?

    故意挑战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母亲,用尽心思教养孩子,孩子稍坐不正,吃饭稍有躁动,学习稍有松懈,便不时责骂,严格管束,只为了教出礼貌、守规矩、教养好的孩子来。

    然而,母亲疲累至极,到处寻找更好、更棒、更严格的教养孩子的方式,因为孩子不管她怎么教,总会故意反抗,故意挑战她的极限,故意制造出更多的造反。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眼见,为凭。

    孩子性格顽劣。

    眼见,为凭。

    孩子不懂母亲的用心。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

    在孩子被众多的教条包围,日子被责骂充斥着,我们可曾理解过这个孩子的内在,也许比他的母亲更为疲惫呀!因为不管怎么做,母亲眼里总是有刺,深深的刺伤他的努力。

    顽劣不听

    第三个故事是,两兄弟起争执,母亲赶到时,亲眼看见哥哥狠狠的推了弟弟一把,弟弟向后翻仰,脑袋重重的磕在磁砖上,发出巨大声响。

    眼见,为凭。

    哥哥动手动粗。

    眼见,为凭。

    弟弟受伤甚巨。

    母亲因为这份眼见,为凭,走上前,便是狠狠的两个巴掌,打的哥哥脑袋呜嗡,晕头转向,最后还不忘厉声警告哥哥,做错事,还不赶快跟弟弟说对不起。,、哥哥的眼神里,充斥着愤怒与恨意,母亲上前,又是一巴掌,因为这个孩子,顽劣不听。

    然而,真的如此吗?

    在哥哥手肘上,清楚刻印着弟弟的齿痕,齿痕的深处,还泊泊渗血,如果母亲能停顿,多问一句,也许就能明白哥哥的委屈,不亚于弟弟呀!

    眼见,只不过是冰山顶端的行为(讯息),这些讯息,只透露了某些我们的看见不部分,是不足以依此为凭下断论的。

    读懂孩子的行为(讯息),在眼见之后,多一点探索与停顿,就能挖掘冰山下隐藏的脉矿。

    如何不被过去的旧思维框限,舍弃惯性的眼见为凭,或者,在原有的眼见为凭上,多一点询问、探索和停顿,是非常关键的处置。

    连假出游时,全家人拍了一张全家福,照片里,三个孩子在照片里的身高排列顺序,三三最高,么儿一一其次,而老二川川则最矮。若依照身高排列其年龄,应该是老二川川才是老么,毕竟眼见为凭,照片显露出来的事实就是如此。

    然而真是如此吗?

    当然一点也不,因为镜头没拍到的地方,川川正半蹲着耍赖,逃避不习惯的全家福合照。

    所有事物的真相,就如同出游的照片一样,都存在着盲点,三个孩子们的年龄完全不能采信于照片上孩子的身高顺序排列,一点都不能眼见,为凭呀!

    因此我们能得知,眼见只能参考,真相需要大人的探索核对和聆听,藉由贴近孩子的过程,才能慢慢得靠近(取得)冰山(真相)底层的答案。


    编辑:吴鑫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