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17年打磨,剑出象屿山 “南巫”北渡金马奖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DUN 新古毛 KUALA KUBU BHARU
    彭小桃
    凯鲁阿扎里
    饶可芯
    哈菲扎
    选民人数: 40,015

    【心见闻】17年打磨,剑出象屿山 “南巫”北渡金马奖

    每一个梦想路上都有不少失意人,每年有千万的电影从业者梦想成为导演,但能成为称职的导演也就寥寥无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导演之路,何其艰难,导演需要具备对电影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个能力只能在实践中获得,需要多年的积累,并非朝夕之间就能拥有。

    俗语说十年磨一剑,张吉安却花了17年的时间武装自己,当中没有幸运的成分,全以时间去累积,才得以在电影业界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

    张吉安

    继短片《义山》入围韩国釜山国际影展,日前再度捎来好消息,张吉安以长片《》入围了《第57届》最佳新导演和最佳原着剧本,由于疫情需隔离14天,于10月29日提前启程飞往台湾,准备出席在11月16日举行的《》“世界首映+影人出席场”活动。

     


    电视电影科班出身的张吉安,于2017年离开任职长达12年的电台,回归自己钟爱的电影世界,接着开拍以513事件为背景、受难家属为题材的短片《义山》,并邀来了大马影后杨雁雁和演员邓壹龄演出,成功入围2017年第22届韩国釜山国际影展“亚洲短片奖单元”,为自己刚萌芽的电影之旅注入一支强心针。

    电影《南巫》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吉打象屿山取景拍摄。

    后来,在2018年以首部长片《》首度入围金马创投,夺得“内容物数码电影”奖,如今再下一城,《》入围了《第57届》最佳新导演和最佳原着剧本,并且也以《五月雪》二度入围金马创投。

    谈及《》的脚本构思,张吉安指出主要是取材于童年的往事,在电影时长大约两小时的限制下,把儿时的三年记忆,围绕在自己家乡吉打象屿山附近的民间传说降头,浓缩成三个月的剧情。

    导演与《南巫》女主角吴俐璇,在拍摄现场讨论剧本。

    中了降头,猛吐铁钉

    电影情节是叙说一个男子和邻居吵架后,在稻田突然晕倒,救回家中吐出很多铁钉,对于民间信仰半信半疑的外嫁妻子,在寻找医治过程中对降头的探索,遇到许多怪事,融合了奇幻与写实的部分,虚和实的交集。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当时,巫术和降头在马泰边界相当盛行,例如当地人对你怀有敌意或不满,包括一些民间信仰的信徒、暹罗人会施展巫术对付你,这听起来很不科学,但民间信仰并不能用科学来诠释。”他直言,其实巫术在这部电影只是一个文化符号,更多的是在描述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多元民族、文化、信仰和宗教的现状。

    《南巫》电影海报

    巫术只是人文符号

    在当时1980年代,一些乡村小地方并不开放,资讯也落后,如果有村友和家人患病或发生事故,民间信仰就成为一种寻求治疗的仰赖。“对我来说,它并不是一部惊悚片,而是体现人文关怀的电影。”

    在2009年,张吉安在自己的节目〈安全考古地带〉聊到电影单元,为谈及有关剧本的创作而做准备,当时写下了剧本的轴线概括,这也是《》剧本的初略构思,后来他试着联络一些相关的导演,准备把剧本提呈供拍摄,可惜没人问津,因此而搁置下来。后来,短片《义山》的成功让他得到鼓舞,再次把《》剧本修饰完善,然后参加金马创投最后得奖,经过大约11个月时间去筹资和拍摄,用了一个月时间拍成实品。

    他指出,从编写和取景都是独自完成,并多次回到家乡取灵感,除了每天要到象屿山观察看景,有些剧本还是在山洞里编写的。对于长年在吉隆坡生活工作,他庆幸与家人相处时间多了,而倍感珍惜。

    为完成电影《南巫》剧本,张吉安数年来回到家乡吉打,走进稻田村落采集当地老农夫的民间口述和传说。

    年少入行失意重归影界明志

    “只有喜爱才能出类拔萃”,对一件事物,“喜欢”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尤其这种“喜爱”如果是专业性,那么就需要有更专注的准备。

    电影是张吉安的初衷,也是至爱,在经历百般磨练后,时刻准备的他最终如愿,回归拍电影当导演的怀抱。

    从《义山》到《》,三年时间交出了亮丽的成绩,殊不知他为此而花了17年去准备,过程耗尽了无数时间和心血。

    在全心投身电影导演之前,大多数人认识张吉安,多是因为电台主持人或《乡音采集》策划者的身分,除此也当过社会新闻记者,而第一份工作是影视剪辑师,后来还为香港电视台服务,提供在本地拍摄的灵异纪录片。

    回想起影视剪辑师的工作,原以为这是一道踏入电影门槛的磨练,可惜最后事与愿违。当时韩剧盛行,公司购买当红韩剧后,他只是负责把其中的广告去除,再进行拼接成完整内容,然后在本地出售。原以为可以做有关电影的工作,让他既期待又失望。

    接着,在执导本地灵异纪录片时,他以擅长的历史角度和人文关怀方向切入,可惜与香港公司的观点不同而遭嫌弃。也正因为有这个经历,促使了《》的风格有别于一般的灵异电影,让国外影评人刮目相看。

    导演亲自带着村落甄选出来的小演员,下田进行演出训练。

    先武装好自己再迎接新挑战

    无论心系哪一个行业,刚起步的人也总需要一个启蒙者,但却并非每个人都能遇到。张吉安坦言,在从事影视剪辑师遭受挫折后,正当迷茫之际,回到大学幸运遇上了启蒙导师黄柏坤教授,经过老师的开导,让他突然豁然开朗,确定目标。

    当时,老师给他的建议是不如换个思维角度,毕竟在2000年时,本地华人电影并不是特别蓬勃,机会也不多,不如换个心态,花10年或15年的时间,先去做好导演的功课,装备好自己,无是看书、做研究,或是民间调查,甚至是看电影,包括现代电影、黑白、经典或无声电影,落实入门训练,为将来打好坚实的基础,未来在迎接第一部电影时就会得心应手。

    “听从了老师的教诲,我确实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后来就从做采访记者,开始迎接挑战。”

    让他深感惋惜的是,在金马公布入围前一天9月29日,老师黄柏坤不幸逝世,遗憾不能和他分享入围的喜悦。

    另外,不幸消息接踵而来,《》监制林干峰和剧组摄影师莫哈末巴迪利(Mohamad Badri)先后于16和17日因癌症逝世,因此让他感触良多。

    值得一提的是,“”被选为《马来西亚国际电影节》闭幕电影,于12月10日上映。

    2005年发起《乡音考古》计划至今,张吉安不断行脚到全马各地的老社区采集乡音,这也是他导演功课的一部分。

    乡音采集铺下人文关怀路线

    张吉安在当上两年的意外记者过程中,由于经常触碰到社会最低层、边缘的人事物,除了增进见闻,更让他的观察力和思维得到提升。“原来自我修练和提升,许多是来自于生活经验的吸收。”

    17年工作生涯里,不同领域的磨练,让他的能力益加圆融,影片剪辑磨练了技术、新闻工作提升了观察能力,而拍摄纪录片更为他的拍摄做了很好的预习训练。

    后期的乡音采集工作及广播主持,则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武装能力,让他首次拍摄的长片电影,蕴藏了扎实成熟的叙事能力。

    “我希望能从一种人文关怀和视角切入每一部创作,甚至剧本编写,都是源自我长期在社会各阶层的观察,无论以后拍什么,都必须做好导演功课。”

    张吉安认为,任何时代背景,都会影响电影主角的个性,以及故事的推展,正如大家都是时代下的产物,有着不可能切割的环扣关系。

    这个想法,不仅让他的电影显得更具温度,减少犯上一般电影在剧情上的空洞,与角色发展上的苍白尴尬。

    显然,新闻工作以及民间调查,累积的阅历也同时为电影提供了最好的养分,而乡音采集则让他深深明白,时代背景对事件推展,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方向。

    导演在拍摄现场,与演员之一蔡宝珠查看拍摄回放。

    疫情限制剪接工作磨难多

    由于疫情的影响,造就了许多工作新常态,那么会有人问,电影又会是以怎样的新常态去进行呢?

    “我会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电影不光是需要整个团队的参与,尤其是后制剪接工作,剪接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面向沟通,为确保画面衔接的准确性,甚至为要采用大荧幕做剪接,如今受疫情所制,衍生了各种难题成了挑战。”

    他举例,这次《》的后制剪接工作,原本是交由台湾公司去负责,他会留在当地一个月的时间,协助与监督工作,但在疫情限制出国的情况下,只能以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

    他解释,虽然可以透过视频互动教学,由于是荧幕小的关系,在颜色、节奏上的准确度还是有欠缺的。“这种情况是我以前没想过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