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枝聪:新常态下为仪式感保温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李枝聪:新常态下为仪式感保温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加剧,行动管制令周而复始,受限于标准作业程序SOP的收紧,来临513开斋节、520日网络情人节等欢愉的日子,对多数人而言,又是一个让人必须舍弃仪式的无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病毒大流行的当下,节日仪式感还重要吗?因为疫情关系,仪式欠缺,人与人的互动变得更微妙,拉近了或推远了各有所感。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个“21天定律”,意思是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和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不断重复,不管是刻意或不经意。

    经过了那么多个抗疫21天,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日常中对仪式感的渴望,也会随着抗疫疲劳而消磨殆尽。

    生活可以如此简单

    往年过节,游子们兴高采烈订购机票或火车票,用愉悦的心情踏上返乡的归途,一回到家,最温馨的是等着你一同开动的那一桌团圆饭,还有许久不见面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不过一切看似理所当然的传统,都因这两年爆发的疫情而止步。


    同样的,在刚过的母亲节,游子依然不获准回乡,所幸身处一个被科技覆盖的时代,孩子即使不能向父母亲口表达节日的祝福,但还是可以智能通讯设备来维护这个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所以,当下仪式感的流失,最多体现在形式上,更重要是,仪式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如母亲节传达的“孝亲”理念,并未就此消失。

    回想起来,我们该有所感悟,抗疫之路固然荆棘满途,学习把将就的日子过成讲究的样子,从日常中找寻生活的仪式感,即是调解当下略带厌倦和不适氛围的最佳解药。

    仪式感不是什么做作的表象,而是爱自己、爱他人的象征,即便无所适从,也要从容自在地面对独处时光,把孤单看成一种自在,从拥抱新常态的日常中,与亲爱的家人朋友们共同为仪式感保温,生活就可以如此简单,如此轻松。

    写到这里,不是想说任何大道理,而是想对在生活上面对压力,但正努力活着的人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人生还有诗和远方”,等待拨开云日的那一天,失去的仪式感就用双倍奉还的方式来补偿吧!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