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文:主题故事◢住处虽挤心开阔 垃圾堆里寻宝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会员文:主题故事◢住处虽挤心开阔 垃圾堆里寻宝座

    故事多,每一家灯火,都有一个的故事。有人发奋向上,离开了住进更好的房子。也有人住了半生,安于平凡淡恬的小日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免费注册为会员 一起点阅看好文★

    用菲林相机拍老组屋有一种温度。

    半岛旅摄作者庄家驹(William)从年幼到小学三年级之前住在,许多童年记忆都跟有关。他用父亲留下的Yashica MG-1菲林相机,记录吉隆坡老生活日常。凭着记忆拍摄从前一些曾出现在身边的画面,并将作品制成手缝摄影集《现在的从前》。

    有些画面似曾相识,然而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生活仍是一样的生活,人却已不一样了……

    半岛旅摄作者庄家驹小时候曾住过组屋。

    今日的生态跟以前不一样,William眼见最大改变是老人和外劳多了、小孩少了、卫星电视碟取代了鱼骨天线;从前家家户户打开大门,邻居串门,孩子群聚走廊玩耍,现在门户紧闭,孩子低头玩手机。不变的是依然是低收入的社会底层居住。


    William最早的童年记忆始于巿中心Masjid Indian附近的雪兰莪(Selangor Mansion)。当年父母从外地来到吉隆坡讨生,租了单位的一个房间。居民都是底层劳动阶级,也有外籍移工,有个菲律宾乐手,女儿年纪与他相仿,常去他们家玩。

    他在雪兰莪住到五六岁,父亲申请到政府。13层高的斯里彭亨(Sri Pahang Flat)位于吉隆坡孟沙区Jalan Buikit Bangsar(UOA大厦前面山上),是70年代兴建的政府,租金当年35令吉一个月。

    老人家的消遣。

    William笑说人家问小时候住哪里?他回答住Bangsar,往往引来羡慕赞叹。但那时的孟沙还不是高尚富贵区,中产阶级住排屋,住客都是草根阶层。William的爸爸是小贩,在夜巿摆摊卖厨房用品,狭小的空间堆满货物,一家四口居住十分挤迫。但他从小在居住空间狭小、卫生环境糟糕的长大,并没有觉得不习惯。

    他们家住在3楼,每当爸爸把货物搬回家,都不搭电梯,一箱箱扛抬走楼梯。William和弟弟在阳台帮忙用绳子把较轻的货物绑住吊上去,那时候觉得好玩,可惜当年没有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

    William在度过的童年热闹又快乐,每天混着邻居小孩玩耍,打弹珠、飞鞋、捉迷藏。1970年代初,513发生不久,大人们还是有点避忌,但孩子们完全没有顾忌,不分种族肤色、不管语言通不通,都能玩到一起。

    踏实打拼生活。

    每天一到妈妈忙煮饭的时间,孩子们就放监跑出去玩,呼朋唤友玩游戏、玩电梯,就是大型游乐场。直到傍晚时分,妈妈们“回来吃饭啦!”呼声此起彼落,孩子们一呼而散,迟回家的话少不了吃藤条炆猪肉。70年代不是每家人都有电视机,小孩们都会站在邻居家外面隔着铁闸看免费电视,站到脚酸也开心。

    William最难忘有一天在走廊尽头垃圾堆处,发现一张被人搬家时丢弃的青色沙发。小时家穷,根本没机会坐沙发,所以一有空就跑去坐个够,垃圾堆里的沙发是他的宝座。

    大约八九岁时,他们一家搬离,住进蕉赖住宅区的排屋,结束生活。

    时好时坏的组屋电梯。

    让路发展洪流成外劳窝居

    William近年开始拍摄老,重回旧居感触良多。雪兰莪现在住客印度、孟加拉外劳居多,底层店铺租金昂贵,有者甚至将一楼单位用来做生意,开杂货店、理发店。

    大马独有的泊车文化也相当有趣。每天晚上楼下停车位爆满,双重甚至三重泊车都很常见。大家都有共识,可以挡住别人的车,但不可拉手掣。早上出门上班时间,就会看到有人把阻挡的车推开,挪出空位退车。

    扛媒气上楼。

    William认为,未来总有一天巿中心的老会为发展洪流让路,但不会消失。从城巿中慢慢被淘汰,像征国家进步,也不一定是坏事。但社会上永远有买不起房子的低收入阶层,有需求就会一直存在。

    1990年代末起,新的人民取代了。人民外形构造和公寓无异,只是没有游泳池、运动公共设施,民生和卫生问题依然存在。社会不断发展,但人们生活是否有变得更好,留下一个问号。

     

    姚颖慧家住森美兰州瓜拉庇朥超过50年历史的人民组屋。

    月租26特廉价唯人情味不减

    一个温馨的家,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房一厅也很美好。

    姚颖慧来自森美兰州瓜拉庇朥,老家是有55年历史的人民圣淘沙大厦,大姨和姨丈是第一代居民,妈妈则是结婚时搬进去住到现在。

    圣淘沙大厦组屋外观。

    目前爸爸妈妈在老家,颖慧和妹妹在城巿生活。19岁离家到吉隆坡升学工作,住了20年,但始终还是更喜欢家乡,每逢一有假期或周末,就开车回家。

    政府租金便宜,到现在还是26令吉一个月,跟雪隆区租间房至少也要几百令吉相比,简直是低到令人难以置信。圣淘沙大厦旁边就是巴刹,庇朥街场咫尺之隔,商店、学校、巴士车站都在步行范围内,非常方便。

    小时候在走廊庆祝生日。

    600平方尺,一房一厅一厨房一浴室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studio公寓的感觉,打扫起来也方便。

    “住最大好处除了便宜方便,还有浓厚人情味,如果叫我妈搬离她一定不习惯。”颖慧的大姨也住在同一层,住了几十年的左邻右里感情亲如家人,许多长辈都是看着她长大。就像个大,妈妈膝盖不好,邻居看见她买菜回家,会帮忙提东西上楼。邻居之间互相关心照应,组织活动,不用担心老人家寂寞。

    小孩好奇地看老人家点起炉火。

    颖慧在度过快乐童年,许多美好回忆都发生在长长的走廊。走廊文化充分体现大马人文风俗。华人新年前,主妇们在走廊用炭炉烤鸡蛋卷、做年饼,端午节包粽子,特别有过节的气氛。团年饭在走廊摆桌,生日会在走廊开派对,邀请左邻右里参加,热闹得很。

    走廊也是主要活动场景,大人打麻将、小孩玩家家酒、妈妈给孩子剪头发、邻居聊天交换资讯都发生在走廊。

    大姨在走廊看报纸。

    颖慧在走廊学会滑轮屐和骑脚车,有一次骑脚车转弯时不小心翻车,下巴裂一道口子去缝针,血洒走廊实在难忘。

    走廊还是“免费影院”,每天固定时间,孩子们围站在有电视机的家外蹭看戏,往往看到不愿回家吃饭。她试过被妈妈惩罚关在门外不准回家,结果当然是哭得全层皆知。

    住组屋最怕没水来,要扛水上楼。

    隔音欠佳没隐私一打喷嚏响三楼

    以前治安很好,家家户户都开着门,邻居自由进出。虽然家里会被人看光,没什么隐私,但生活就是做什么、说什么、看什么电视节目、听什么歌都会被人知道。“旧式建筑隔音欠佳,不夸张地说,一楼的人打喷嚏,三楼都听见。安哥安娣在家唱卡拉OK,等于开演唱会。”从小在这种环境成长,并没有觉得怎样,她都是长大后被人说讲话很大声,才发现自己的“大嗓门”是被练出来的。

    小朋友在天井玩耍。

    圣淘沙大厦设计有点像四合院式,建筑中间是一个天井,既是居民栽花种草药、乘凉下棋的休闲空间,也是孩子们的游乐场。颖慧和小伙伴们在天井骑脚车、打羽球、跳房子、打弹珠、跳绳、玩扔手帕、抓人游戏。

    邻居家门前的盆栽。

    时光流逝,小孩长大,离家出外。老住户一家家搬走,新租户住进来。现在友族居民比较多,华人老街坊越来越少,年轻人在外工作,留守的多是老人与小孩。

    朋友探访,和他们在走廊吃午餐。

    颖慧觉得变安静了,但恬淡悠闲的生活步调和人情味不变。偶尔在城巿打拼感觉疲惫,想像一日回流家乡卖蛋糕也不错。心安之处便是家,三楼这个小单位便是最让她安心的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