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聋哑画家郭继俊用作品发声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见闻|聋哑画家郭继俊用作品发声

    在他的世界里,无声并不可怕,至少还能透过双眼和心眼,看见世间美好;还有双手能够执起画笔,描绘出所见的人事物。绘画,就是他的语言,更是他表达情感的方式和管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郭继俊(前排左二)的女儿郭华娇(前排左一)和家人在个展开幕式上,以实际行动支持他。

    素人(75岁)天生,从小就对画画非常感兴趣。从未受过正统艺术教育训练的他,血液里流淌着的艺术细胞,注定了他一生“稳妥”地与艺术挂钩。至今,他已创作出上百幅作品,坚韧毅力教人为之动容。

    (简称郭)的访谈,是通过他女儿郭华娇在旁协助“翻译”完成的。郭偶尔也会用纸笔、丰富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沟通。

    来自柔佛东甲的郭,在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也只有他一人天生。郭华娇透露,其父亲在启明一、二小就读小学,但由于,听不到且有口说不出,考试时不会作答,经常“捧蛋”。


    “由于当时本地没有学校,祖父母在父亲小学毕业后,就将他送往新加坡学校就读一年。父亲也在那里学会了手语和书写。”郭华娇透露。

    郭华娇指出,其父亲和后天失聪的母亲陈彩娘通过亲戚介绍后,相识相恋,共结连理。尽管夫妻俩相差15岁,但无阻两人鹣鲽情深,相伴相守半世纪,育有的两男一女一切正常,如今也已长大成人。

    ■郭继俊与女儿郭华娇用手语沟通交流,父女俩的默契令人动容。

    ■画中人,是专心致志作画的郭继俊自己。
    ■东甲中央医院外场景。仔细一看,一些人和物是剪贴后,粘在画纸上的,构成了立体效果。
    ■郭继俊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美丽东甲金山。
    ■学校外的人事和景物是郭继俊作品中的“常客”。

    坚持走在艺术道路上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从小就开始画画的郭,在孩子长大后,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将全副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绘画当中,可说是苦尽甘来。

    逾60年绘出上百幅作品,从郭画作中,可以感觉到他的“语言”和情感非常丰富。

    他的民间艺术作品很有特色,也有他强烈的风格。稍有留意的话,会发现他画的肖像人物,多数都是身边人,可见他非常重视和关心身边人,而且有的人物,他会不断地重复画好几次。

    “父亲从行管令之前,开始用铅笔创作。他会浏览面子书,然后看到一些美好的人事物后,会要求我们截图下来,让他照着图片创作。作画一来是他的兴趣,一来也是打发时间。”

    郭华娇透露,父亲年轻时有画油画,而且也曾在比赛中获奖。至于现在为何不再画油画,而是以铅笔画作为主,她说,他们也曾鼓励父亲重拾画油画的兴趣,但父亲说他上了年纪,气魄已不如以往,加上铅笔和颜色笔较经济实惠,他也乐在其中,不再执著作品的呈现方式。

    谈到艺术细胞丰富的父亲,郭华娇语带骄傲地透露,除了指导孩子画画,父亲在她和兄妹们的成长过程中,凡校内校外有灯笼制作比赛时,都不曾缺席。父亲天马行空的创意和点子,常常助他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一度钟情于手工制作的郭,也试过回收油漆桶、洗衣液瓶子、铝罐和铁罐等废弃物,以铁线和螺丝等道具,靠着自己不断摸索和研究,打造出各种飞禽走兽,惟妙惟肖的作品让人佩服手作人的巧思和用心。

    然而,由于体力不济加上行动不再自如,因此被迫放弃手工制作。尽管如此,郭依然走在艺术的道路上,虽然表达的管道不一样,但其初心坚如磐石,且乐此不彼。

    郭浑身散发出来的正能量,一直感染着身边人。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成为他热爱分享的阻碍,和他“聊天”,可以感受到他的积极和阳光。

    郭会将他的作品送给有缘人,但他强调不会出售创作,只会留来自己记录和珍藏,有机会就分享给更多人欣赏。

    ■没有受过正统艺术训练的郭继俊,能参照图样,画出栩栩如生的作品。
    ■郭继俊一度钟情手作品,赋予了废弃物第二生命。惟妙惟肖的飞禽走兽非常吸睛。
    █郭继俊年轻时,画的老虎巨型油画,在外甥的要求下,已送给对方带回英国珍藏。

    时代变迁历经苦寒

    郭年轻时和哥哥合作经营祖传杂货店“协和宝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甲有名的杂货店之一。郭当时主要在店里帮忙卖货和收钱。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百货商场在八十年代崛起,该杂货店的生意饱受打击,郭兄弟俩于是做了一个艰难决定——结束祖传的杂货店生意。

    谈到父亲“失业”后,作为家里经济支柱的他到处找工,却因为身体缺陷而到处碰壁的那段心酸过往,郭华娇不禁眼眶泛红。

    “当时的社会比较歧视人士,不像现今社会对有缺陷的人比较包容。”她感慨地说道:“当时我们还很小,父亲为了要养活我们一家五口,先后到过鸡蛋厂和制衣厂做工,夜以继日地不停工作,只为了不让我们挨饿。”

    尽管当时的薪资待遇并不理想,但郭还是任劳任怨,没有怨言地尽最大努力养家糊口。

    “后来母亲也在家为他人缝制衣服,加上我们三兄妹在周末时外出帮忙打工,家里的经济情况也逐渐改善。”郭华娇说道。

    ■郭继俊凭着脑海里的图像,绘出祖传杂货店“协和宝号”。这是他非常珍贵的回忆和作品。

    遇知音办个展

    郭首次举办个展的因缘,始于遇见了一个知他、懂他的知音人——艺术工作者

    带着郭来到其个展时,看得出郭满脸的惊讶与惊喜,更多的是无法言语的感动。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展示在大众面前,郭表示非常感恩。

    指出,绘画有很多种作用,的画作不多,用字少,表达范围很局限,而他将情感融入绘画中,只为了表达更多东西。

    “文字和手语的表达,对他来说是有限的。他跟家人可以说很多,但是跟外人就无法说得更多,唯有绘画可以让他跟外人交流得多一些。”说,很多父母可能送孩子去学美术,是要让孩子成为或从事广告之类的工作,但或许家长和老师们并不晓得,孩子们的词语表达有限,他们会通过画来表达心中所想,由此间接说明了绘画是种语言。

    他认为,来观赏郭个展的人士,如果能够慢慢享受和欣赏作品,就能看得懂画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像他们这类素人,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群。他们的才艺需要被肯定,虽然有人觉得画得不像,但这是他本身的风格。”

    身为艺术工作者,当看到郭的作品后,他义不容辞帮其办个展,而且分毫不取,纯粹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郭的画就是他本身的一个语言,且是深具价值的。

    “我和伙伴经营的工作室,除了做艺术,其实一直在发掘有潜能的素人、匠人,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身作品,圆他们的梦。同时,也希望让大家了解,展览须具备很多条件,包括如何策划、理念是什么,及如何推广和发表等。”

    “有一种语言叫——听得见的画展”由东甲社区艺术团体“”、及“”联办。此个展于柔佛东甲学校路阳光商业中心的“”展出两个月,直至12月31日,时间是上午10时至晚上7时。有兴趣观展者可联系(013-255 6111)预约时间。

    ■丘伟荣是郭继俊个展顺利完成的幕后功臣。他希望发掘更多有潜能的素人画家,协助他们展示作品及圆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