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科学伊甸园

宋明家

文 文 文

宋明家:教授是一份“良心”工作

“3万名讲师面对压力!”

 这《马来西亚前锋报》1月8日的专题报道,提到马来西亚学术联盟(Kongres Persatuan Akademik Malaysia)主席阿末依斯迈博士的控诉,指我国20所公立大学超过3万名讲师面临过重的工作负担、低薪水等问题,并认为政府有责任解决这问题。

 “讲师是人类,而不是机器。因此,他们不应该在压力下工作。如果我们看讲师的生产力图表,我认为它仍然很低,因为他们承担了不应该有的工作负担。”

 (原文:Pensyarah adalah manusia, bukannya mesin. Jadi, memang tidak sepatutnya mereka bekerja di bawah tekanan. Jika kita lihat pada graf producktiviti pensyarah, pada saya is masih rendah oleh kerana beban-beban kerja yang tidak sepatutnya.)


 老实说,这些压力是这一行见惯不怪的,而且在私立大学教授眼中看来,私人界工作量和压力更大,更亟待有人帮我们发声吧!

 2013年年初七的一噩耗,点醒了我。

 那是一名四十岁的友人教授,突然倒地不起后逝世,令人不胜唏嘘。倒下前几天还在漏液赶申请研究资金和处理科研项目的她,因脑血管爆裂而与世长辞。

 这一类“青壮年教授猝死”个案并不罕见,一个随机的“教授猝死”搜寻,就可以找到这些新闻:

 2023年12月、5月、4月:计有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40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48岁)和天津大学教授(51岁)因突发疾病逝世。

 2022年8月、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34岁)和新加坡国大教授(53岁)猝死。

 2020年10月、3月:台湾大学教授(50岁)和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42岁)突发死亡。

 2018年10月、5月:台湾大学教授(51岁)和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52岁)猝死。

 身处学术界22年,对这些青壮年教授猝死个案都时有所闻,其中还包括我校几位同事。这些个案,都有一些共同点:为了应付科研项目而操劳过度。

乖乖稳扎稳打

 2013年友人的猝死,彻底改变了我在研究型大学的生存规范,自动把工作量下调。

 生活-工作平衡,对每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对身体状况原本不太好的人来说,更是关乎性命。科研追求和梦想重要,但没留得青山在,死了还能干什么?

 当然,我看过许多所谓“成功”的教授,论文发表在顶级期刊、研究资金数百万令吉、学生个个表现出色、还能胜任高级管理层,这些人的确有过人之处,身体硬朗承受得了一天工时超过12小时的压力,还具备超强心理抗压能力。

 我自认没这种生理能耐,还是乖乖按部就班,稳打稳扎吧。

工作&生活平衡

 在学术界这些年,目睹许多教授过度工作,身心时常都疲惫不堪,同时却被要求大量产出论文。庆幸的是,许多人开始注意到这种不健康的工作方式,对生命造成极大杀伤力。

 2023年3月《自然》期刊一篇报道显示,疫情后的学术界,许多人开始减少工作时间;该期刊调查的1748名受访者当中,“避免疲劳”是大家开始注重工作-生活平衡的主要原因(67%),近一半受访者(48%)减少工作时间是因为他们不想无薪加班,其他44%说没足够时间过个人生活。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0633-w

 脚踏实地、安安稳稳努力工作,不要老是和别人比较,日常里照顾好身体健康和家人福利,虽然这不是大学高层所愿意看到的“表现”,但只要对得起“良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无需每周工作六、七十个小时,无需违背学术伦理道德去干论文挂名、欺骗别人的事,无需欺压别人,有能力帮人的时候扶人一把,就是对得起自己和学术界了。

 是的,教授是一份“良心”工作。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科学伊甸园

宋明家

相关文章

会员文|宋明家:病毒偷了油,错打了疫苗头

宋明家:“老有所养”抑或“老有所依”?

宋明家:马大学生着装指南–教授怎么看?

会员文|宋明家:摒除“部落本能”,国家才有希望

会员文|宋明家:为什么应该鼓励读纸本报纸?

宋明家:巫统、巫青团和马来西亚的悲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