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现场】人文艺术塑新故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学习现场】人文艺术塑新故里

    小小木桌上摆满了手绘明信片,鲸鱼是大部分的主角,这是柔州峇株巴辖土生土长的牛勿,最喜欢画的角色。“牛勿”是她的署名,在华仁中学毕业后,她曾到新加坡升学,工作了一段时日,最后选择回流家乡。她放心在这里做她想要做的事情,疗愈着困惑与负伤的过去,看着她对到来的客人侃侃而谈,很难想像她曾经历失语的情况。
    这几年关于“人才回流”的讨论,进一步延伸到如何让人才不只是回国,也要回乡,回到自己最初的起点,并进一步思索这对个人与土地有什么意义。是贡献经济发展,使家乡免于逐渐凋零没落的命运,开创繁华新世纪?是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重新连结起来,在困惑时找到继续往前走的勇气?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人才回流,跟一地的人文精神面貌形塑有什么关系吗?丰富的艺文活动能给她带来什么可能性?图为“峇株巴辖亲子艺术节”现场。
    人才回流,跟一地的人文精神面貌形塑有什么关系吗?丰富的艺文活动能给她带来什么可能性?图为“峇株巴辖亲子艺术节”现场。

    峇株巴辖,这座位于柔佛境内的县城,虽然陆路交通系统没直接衔接南北大道,却无阻她在工商业活动的杰出表现。拥有上市公司,经济发展仅次于新山,食品工业在全国数一数二。有些城镇为流失年轻劳动力所苦,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与小孩(还有猫狗),但在峇株巴辖,平日的用餐时间,你总能在食肆里碰见许多青年。

    峇株巴辖华文媒体协会会长林伟良正是众多之一。这些年,峇株的工商业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伟良觉得,如今大家是时候把视线转移到社会人文风气之上。过去协会常举办商会活动,现在,他们想多往提升人文素养、艺术风气的方向。相比之下,他觉得峇株在这方面落后于经济水平相对没那么高的居銮和麻坡。2018年12月,协会连同帆加兰区州议员办公室、五校董事会、社区组织Ba Tugether及维也纳艺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峇株巴辖亲子艺术节”。

    当地方进入都市化过程,人们一边庆祝经济上的胜利,一边则感叹生活步伐越来越紧促,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疏离。这似乎是发展必然付出的代价,功利至上所带来的失衡现象,就由人文艺术活动来调和,“当人文素养跟上来的时候,人就比较像人。”郭史光宏表示。光宏是华小老师,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这几年因活跃于推广儿童文学阅读,分享教育经验与看法而备受教育界瞩目。他也是峇株的青年才俊,担任此次“峇株亲子艺术节”活动顾问。


    这场全天性质的活动内容十分多样,含专人讲座、手作市集、童玩摊位、讲故事活动,其中“亲子艺术工作坊”可谓活动核心,家长和孩子一起绘画或做手工,直接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阳光正好的时候,九岁的周沚淋轻轻把油画摊放在地上,没多久她妈妈也随着到来,两人的脸上都透着点点光彩。

    妈妈巫莉娇说,三年前他们还居留日本的时候,常到公民馆参加活动,有时也去公园,坐在草地上野餐、写生。回到大马,可让他们参加的活动少之又少,想到公园的念头也因公园数量少、安全等问题而作罢。她很感激主办单位举办这场难得的亲子艺术工作坊,也对亲子共同参与的设定大表肯定。

    巫莉娇(右起)和周沚淋居住日本时,常参加社区活动、到户外写生,回到峇株巴辖后,活动次数因各种外在因素而减少了。母女俩参加工作坊彩绘后开心展示作品。
    巫莉娇(右起)和周沚淋居住日本时,常参加社区活动、到户外写生,回到峇株巴辖后,活动次数因各种外在因素而减少了。母女俩参加工作坊彩绘后开心展示作品。

    集合艺术力量打动更多人

    “‘文化艺术这部分是峇株比较弱的’,这种弱,其实是印象的弱,实际上有一定的人在长期耕耘。”光宏说。他指的是像郭柔莹这样一号人物。柔莹在国外时尚圈工作了10年,位高至国际G名牌服饰集团管理层,她选择回到家乡峇株,承租一家店,作为她推广艺术理想的基地。她创办了维也纳艺术学院,学院的风格,可从她不主张孩子参加评定名次的绘画比赛中见到,“没有进前五名的孩子当场哭,这是艺术吗?这会让大家认为要拿奖才是艺术。”

    柔莹担任此活动筹委会副主席,亲子工作坊的环节由她跟学院的老师包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点艺术的养分,生活才不会那么枯燥,心情才不会那么烦躁。”她以为,透过画,我们观察曾经觉得丑的东西,转换一个形式,用其他方式发现它的美。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她笑言,国内的现实是在社群平台上发一张美食照,可以获得几百个“赞”;但她发一张峇迪布蜡染照,却只能获得两个赞——一个来自她老爸,一个来自她自己。进行艺术教育与推广工作,必须比别人更努力,“可能一百个人里面,会有两个爱上艺术”,就像农夫耕作一块瘠田,劳苦也总有希望,“我们愿意去推。”

    这天的工作坊每人只收费10令吉,对学院来说并不是什么赚钱的生意。以陶艺为例,同学捏好陶土后,老师们要帮忙检查、载去上釉、送进窑烤,最后出来的成果若有破裂的,也许还要帮忙补做,因要送还孩子们,他们不希望孩子第一次捏陶就受到如此打击。不止不赚,还要额外贴,这些都是柔莹和老师们所付出的推广艺术成本,希望有朝一日能收成丰美的艺术果实。

    “当一个社区看到很多艺术力量、软实力,打动更多人后,希望有更多不同才华的人一起来为社区贡献,把这地方做得比较好一点。”光宏如此期许。柔莹认为目前峇株还是有很多人才在外头的大城市发展,希望更多人看见家乡对于人才的渴求。

    郭柔莹(右)从工作了10年的时尚界退下,回到峇株巴辖耕耘她的艺术梦想。
    郭柔莹(右)从工作了10年的时尚界退下,回到峇株巴辖耕耘她的艺术梦想。

    峇株艺文天空新气象

    撇开被生活推挤的不得不,当个人已经在大城市里拼得他想要的,会因什么理由洄游或不洄游?与其留在台北,不如回到马来西亚,这是你的国家,要回来成就这个地方——这是80后蔡家祥给的答案。当时从台南成功大学毕业的他,已经在台北觅得一职,却升起回乡的决定,正好过去的老朋友也都在考虑着同一件事情,返马吗?回乡吗?回乡做什么?大家聊着聊着,意识逐渐成形,“我们的生活除了工作上下班,拿一份薪水,供房供车,还有什么?”可不可以多一点想像的事情,多一份对人的关怀,更多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结果没有约定好,他们之中不少人一起回到了家乡,蕴蓄出一股为社区做点事情的力量,家祥跟朋友成立了社区组织Ba Tugether。

    它的分支,表演艺术团体“石城鼓团”在这天的童玩摊位,设置了敲击体验区,倒盖的水桶,节令鼓鼓棒,咚咚咚敲出对人类最原始的呼唤。以家祥看,这里的生活水准较低,办活动也比起大都市容易些,支出不会那么大。这之中也包含了个人心甘情愿的付出和牺牲,“牺牲一点”,家祥特别强调“一点”,一人一点点,不需要太多,就能勾成一场大活动了。开头可能也会觉得难,但是大家相互支撑,走着走着就会走了过来,家祥说得很快,仿佛已经想过这件事情一百遍,“如果你想要做这件事情,自然就会知道你必须牺牲什么来完成它。”

    这场迎来千人次的活动,动用了约150位工作人员,花了少于两个月的筹备时间。筹委会主席林艾萱说,这也许是峇株这么久以来最大型的亲子艺术活动,大家动用了所有能用的资源,集众人之力,为峇株的艺文风气推一把。光宏认为,如此大型的活动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好,要归功于原本就在峇株默默耕耘的大家,因此才能一呼百应。

    下午五点多,最后一场演讲结束后,华仁中学校园内传来歌声,是生日歌。我想像有人小心翼翼捧着蛋糕,庆贺生日的同时,也庆贺峇株艺文天空的某种新生,因为有这群年轻人。

    蔡家祥(后排左)、林艾萱(前排左五)和郭柔莹(前排左六),跟平均年龄30岁上下的工作人员合照。原本各自努力的人跨界结集成一股力量,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和艺术的情感。
    蔡家祥(后排左)、林艾萱(前排左五)和郭柔莹(前排左六),跟平均年龄30岁上下的工作人员合照。原本各自努力的人跨界结集成一股力量,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和艺术的情感。

    特约:方俊心
    部分图:受访者提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