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吉:香港回歸夜未眠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DUN 新古毛 KUALA KUBU BHARU
    彭小桃
    凯鲁阿扎里
    饶可芯
    哈菲扎
    选民人数: 40,015

    廖朝吉:香港回歸夜未眠

    香港回歸(主權移交)那年,我中學畢業,兩年在中文大學做碩士研究,香港和我有關。2017年,我看了許鞍華導演的《明月幾時有》,這部片被安排在7月1日上映,是回歸廿週年,一部為了配合慶典在大陸香港上演的影片。政治意味已經是明示的了。劇情講述在抗日時期的香港游擊隊拯救了一批流亡在香港的左翼文人,與傳奇人物「方姑」 抗日的事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紅色主旋律根深蒂固

    你想想,要在中國上演抗日又是談當年的中共作為地下黨的紅色革命傳奇,許鞍華必須得交功課。當影片到了三分一,響起抗戰名曲《游擊隊之歌》,大銀幕打出遊擊隊成功營救八百多人時,許鞍華是“對愛國‘主旋律’交了作業,爾后才開始說自己真正想說的話。”阿炮君所言極是。我在看這個片段時,隔壁傳來一陣妹妹的騷動,戲謔的耍弄紅衛兵的拳頭在胸前,手臂前后敬禮,座椅搖晃。紅色主旋律是根深蒂固,潛移默化的春藥。

    許多人看《明月幾時有》說故事太散,僅是些零碎的情節,既沒有世代兒女的激情,也沒有從事革命該有的范兒。看樣板戲多了的人,自然覺得這部電影,是非典型的紅色電影,既看不到熟悉的套路,也看不到反向操作,儘是些雞毛蒜皮的零碎劇情。有人說這是“港味”十足,儘是飲飲食食。

    革命是名詞人是動詞


    近年來,許鞍華拍電影帶有知識分子論述的傾向,幾年前毛尖姐姐探班《姨媽的后現代生活》后,說許鞍華就是要有知識分子的范兒,不然一個女人怎么指揮攝影棚啊。所以“她關閉了自己的外部觸腳,以中性的風格站在導演位置上,但我相信,她非常女生的一面,從來沒有真正撤退”。在《明月幾時有》中飾演游擊隊隊長的彭于晏,那是極盡耍帥之能事,讓我們不要忘記加入革命,不盡然是什么民族大業那么宏大,也有個人逞英雄耍酷帥的少年郎的心緒。飾演方姑的周迅,原來也是文藝得要死,還會背誦矛盾的詩。在一個夜裡,在陽台私會,周迅被酷耍的彭于晏用兩個客家菜粿給逗笑了說服了,加入革命事業。

    沒有眾人齊聚紅旗,抓緊拳頭宣誓,儘是些隨機,也可能是莫名的堅持。革命是個名詞,而人是個動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