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现场◢回归基本面 让教育均衡发展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学习现场◢回归基本面 让教育均衡发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耗时三年的“马来西亚教育大未来”丛书完成之际,于刚过去的周日,特办网上推介礼暨座谈“马来西亚教育:我们如何迎头赶上?”。座谈三位主讲人分别有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元生基金会执行长陈亚才和丛书主编潘永强,并由陈嘉荣担任主持。

    马来西亚教育大未来丛书之《教育改革如何可能》如今可在书店及各大网络电商平台购得。

    这场网上讲座,共吸引了超过400名人士聆听讲座,影片观看次数累计超过18000次。策划的马来西亚教育大未来丛书,内容取向从制度、问题根源、体制背景,探问各个教育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共同了解、关注,进而协力扶正。

    马来西亚教育大未来丛书主编潘永强

    马来西亚教育大未来丛书主编潘永强坦言,我国教育体制是完整、有序的,但在庞大的教育预算下,教育绩效不足,甚至落后于周边国家。他进一步说明,这并不是完全否定我国教育方针,而是过去的成就不一定适合未来长期的需求。

    国民教育应培养人民的基本技能、素养及应付未来的能力,而不是专于培育精英。毕竟中等和中下程度占大多数,注重平等,才能关照大多数国人。唯有每个人民都具备基本能力,整体社会才会稳定发展,而不只是依赖部分精英。


    潘永强分析道,过去10年,全球注重教育改革趋势下产生了许多新理念,有实际帮助也有花俏新颖的,但教育还是须要回归基本面:

    一、无论中小学或高等教育,都须要有保底的能力,即“保持基本底线”。

    若教育水平连中等都不到,是非常低的。2018年,我国的小六评估考试(UPSR)数学成绩中,大约五成的学生只达到基本水平以下,这联系到第二点;

    二、我国大约百分之二十的学生面对学习障碍。

    这可能源自家庭、社会或个人的成长问题。若没有及时找出来进行补救,忽略掉学习障碍的学生,这现像可能会一直延长影响。即使他们升上中学,也没能力应对新的课程。教育工作者应及早挽救,学生才不会被淘汰。若问题闲置,对社会而言亦是种代价,将来可能就此产生就业困难或贫富差距问题;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三、阅读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持续自学的能力。

    但我国教育对阅读并不够重视,并没有相关课程和指导项目推广阅读,只设晨读时间,让学生撰写阅读报告;

    四、大马高等教育相当普及化,有各类管道提供升学机会。

    大学最重要的是本科教育,即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培养人文素养。如今,大多数大学基础还未打好就不断开办硕博班,但本科教育不够严谨,无法掌握基础知识;

    五、知识须交汇流通,现代社会更注重学科之间的交融学习。

    我国市场化的大学教育,导致学科过于零散,越来越狭隘,这妨碍了知识结构的建立,也忽略了学生的思想训练,无法培养出宽广的通才。而专才应在本科以上,即透过研究再往上一个阶段。本科的弱化,进而影响了专才的培训。

    元生基金会执行长陈亚才

    摆脱过多的重复练习

    元生基金会执行长陈亚才指出,“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而且越来越直接”,这种频密的交流扩大了我们的学习范围,互相对比异同也让我们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

    他进一步延伸,这也可能形成一种“教育风潮”,即现今的大学国际排名,以往的衡量标准是根据历史传统、人才、影响历史的著作等各方面鉴定,如今大学似乎无法从大学排名竞争中抽离,将资源大多投入在“如何进入前一百大、五百大”。

    陈亚才说,教育发展方面,教育部仍是关键所在,虽然大蓝图提及权力下放,但依现况来说并不显著,由上而下的官僚体系还是主要的管理方式。如何执行和推动教育政策将影响一代人,我国政治体制、教育部长的更迭导致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以致无法有效地进行改革。

    针对我国的教育大蓝图,他认为其中的微观和宏观概念都不错,但执行上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他举例,将考试为主导的硬式教育换成校本评估,因家长担心评估不公而时进时退。家长是教育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应该聆听他们的看法。有家长表示华小功课过多,孩子常要通宵完成。但是,现今提倡的思考型教育,并非重复练习所能掌握的。

    除此之外,陈亚才也从国际角度提出看法,称我国的小学就学率近百分之百,教育资源投入则在世界平均值之上,皆属于相当理想的状态,但收获的结果并不相等,排名屈居于世界尾端(三分之一),台湾、日本和香港都比我国出色。

    我国教育应该如何迎头赶上?陈亚才的看法是,应将教育设为国家整体的战略目标。他以网上教学作为例子,行管令迫使师生进行网上教学技术,“整体的战略”应关注如网络和经济方面的提升。

    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医生
    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医生

    提升教育素质关注华小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医生在推介礼上提及,教育的重要,是因为它主导了人类的进步、发展及演变,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他指出,2012年教育部推出的不只是体系和硬体的建设,还有更全面的教育改革,包括“重新修订中小学课程标准、改革英文教学内容以及提升教师能力,整体考试制度走向更开放,注重评估的多元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术和人文的结合,也将更多权力下放于学校。

    他提及,我国多源流教育体系是独特的,其中的华文教育经历了两百年华社共同努力,才有今日“参天大树”之貌。他补充,在特殊种族结构和国情下,教育相关话题难免于冲突,是“常常被碰撞及敲击的区块”,但我们不应把责任和工作用于抗争运动,而忽略了教育素质。

    华小在多源流学校中一直处在领先地位,这得仰仗学校董事部、家协和校友会的共同努力。他鼓励投入更多资源,改善教育素质,关注教师教学能力、学生的人文建设及培养软实力等。同时,他极力肯定了历任校长和全体老师对华小的贡献。

    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

    教育初心与永续学习

    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称,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教育立论,需依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立论,而教育的初心其实就是“向上向善”。他坦言,追溯历史,人类对于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更注重应用和创造知识,即发展学生的智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智慧。这包括学习的内化与品格的培养,以此达到4.0工业时代所需的人才——“成长心态、同理心和知识兼修的员工”。

    “人类每天都在学习,只要愿意学习,即可以进步。”尤芳达校长说。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的乐趣,这也受到家庭、文化、宗教、互联网等生活的影响。他借诺贝尔得奖者丹尼尔康纳曼《快思慢想》中提到的两大系统解释思考模式,一为重复性加强学习内容,二为通过理性思考掌握知识,两者相辅相成。

    尤芳达校长将学生喻为“花苞”,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同,但只要我们给予耐心和机会,通过鼓励给予学生信心,终有一天会“开展”,故每个学生都不应该放弃。他提出,除了生存教育,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生活,以此帮助更多人。这种持续向上向善的全人教育,透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脑、手、心”的结合,发展个人的智能与技能。

    学生须具备两种能力,即适应外界改变的能力和调整内心的能力,这样才能专心和静心地学习。当今许多作家和教育学家都在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他说,通过让学生做一项能力所及又具备挑战的事,可以产生心流,进而取得满足感,自然而然进一步提升知识、技能与培养学习兴趣。

    接著,尤芳达校长提及永续教育,即“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以此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在世界各地和未来都有持续学习新知识的可能。尤校长所指的“向上向善”最后归结成“教育的中庸发展”系统,即两种系统的平衡状态,理性和感性思维并存。而这类系统课程须涵盖创造力的发展,在学校的显性课程和生活中的隐性课程当中,传授理论,也兼顾实践精神。


    重温网上座谈现场视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