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文:学习现场◢华人 峇峇 马来人三角关系 体现大马多元社交圈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会员文:学习现场◢华人 峇峇 马来人三角关系 体现大马多元社交圈

    峇峇娘惹
    土生华人系列5之3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峇峇的家常语言、衣食习惯比较相似于马来人,但信仰与文化根基又相近于华人;英殖民地时期,峇峇多接受英文教育,取得优势,社会地位及财富累积都比其他族群高,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如今峇峇文化却有被淡化的顾虑……

    “种族”一词显示种族特征的“相同”与“差异”,用来区分“我们”和“他者”。虽然一些种族之间有相同的根源,但种族认同是一组明确的特征,并以语言、文化、信仰、历史等来区分该群体与其他群体。在英殖民时期,英国人在英属马来亚实行分而治之政策,把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区分开来,以取得更有效的管制。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当代马来西亚的社会。虽说峇峇和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他们始终还是来自不同的群体和文化背景,在日常交际中肯定会有摩擦。峇峇族群也有马来人的血统,但是峇峇和马来人的文化并不相容,尤其在宗教和政治方面。因此,他们的摩擦并不比华人来得少。

    马六甲青云亭
    马六甲青云亭
    新加坡华人女校师生(1901~1923)
    新加坡华人女校师生(1901~1923)

    英殖民前后峇峇与华人的社交关系


    英殖民时期,海峡殖民地的峇峇大多受英文教育,虽然拥有中华血统,但并不认同自己是“中华身分”,而是“英国身分”。所以峇峇的政治倾向于英国殖民政府,有别于“新客”所偏向中国政府。再来,峇峇文化已“本土化”,并不谙中文;“新客”则较穷,没有势力,所以两个族群经常相互看不起,并诋毁对方。峇峇为了巩固他们在英属马来亚的社会地位,开始与“新客”合作,开办学校、建立会馆、宗祠、加入秘密组织、出版中文报章、推行新儒家复兴运动等,与“新客”共用设施,凸显出峇峇的“中华身分”。

    马来亚独立后,峇峇与华人之间的问题并未减少。虽然峇峇族群被纳入华人族群里,但峇峇是“少数中的少数”,并不足以让他们展现自己独特的文化身分认同。由于峇峇不谙中文,一些华人会用带有贬义成分的词汇来称呼峇峇,譬如:峇峇仔、峇峇傻(闽南话),这也让当代峇峇家庭把子女送入主流中文学校,让他们学习中文,融入华人群体。然而,这样的举动间接地让峇峇文化在马来西亚流失。

    峇峇和华人在文化习俗上比较相近,尤其是宗教信仰,使双方通婚较易,在马来西亚也比较常见。峇峇与华人通婚,让其后代有机会学习中文,但他们也可能因为被华人“同化”而把峇峇文化给遗忘。以马六甲武吉南眉(Bukit Rambai)的峇峇与华人为例,他们信奉本土神,共享大伯公庙和拿督公坛(Datuk Kiarah),每逢祭祀日如: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等都会一起祈福。即使峇峇不谙中文,但峇峇也会和华人一起竞选庙宇炉主,共同协作庙宇做各类慈善活动,当然也少不了以峇峇为主要管理层的青云亭和释迦院。除此之外,小部分的峇峇志愿者也会加入华人的殡仪馆组织,与华人一起支援当地华人社区。这也显示出峇峇与华人之间的语言障碍并不是个大问题,两个族群都可以和谐地共事,为社区服务。

    吉兰丹土生华人文物馆
    吉兰丹土生华人文物馆
    新加坡黄家祠堂
    新加坡黄家祠堂

    相互尊重敦亲睦邻

    峇峇也流着马来人的血统,但他们并不定义自己为马来族。有学者指出,峇峇与马来人相处比华人更融洽,但这更取决于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假如峇峇居住在欧亚裔区或华人区,那他们和欧亚裔和华裔则相处得更融洽,而鲜少与马来人交流。其次,峇峇说峇峇马来语,和马来人沟通较易,也使马来人更倾向于和峇峇相处。

    值得一提的是,吉兰丹州也有小部分混合泰族文化的土生华人,他们不称自己为峇峇,所说的闽南话混合了吉兰丹马来语和泰语,较为独特。由于吉兰丹土生华人肤色较黑,经常在斋戒月时被吉兰丹的宗教司误认为是穆斯林,因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峇峇并不信奉伊斯兰教,而是保留华人传统信仰,所以宗教关系使峇峇与马来人通婚较为少见。

    再来,峇峇的婚礼习俗和华人大致相同,所以在宗教礼俗文化上并不与马来文化相符。若是通婚,峇峇与其后代则必须改信伊斯兰教,进而失去峇峇自身的独特文化。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但族群间的宗教信仰并不会混合在一起,而宗教也间接地变成族群身分认同的一部分。每逢佳节,各族人民都会普天同庆。好比峇峇过农历新年时会送一些传统娘惹年饼给马来人;开斋节时,马来人会送马来年饼或佳肴给峇峇;在参与双方的婚礼时会相互尊重对方的宗教礼仪。当然,这不仅限于峇峇和马来人之间的关系,马来西亚各族都会有这种尊重他人文化的意识。

    因此,峇峇与马来人在生活上的社交关系仅限于朋友、邻居、工作等,这反映出马来西亚族群间较为自然的社交情况。

    雕功极其精致的娘惹床铺。
    雕功极其精致的娘惹床铺。

    二战后没落融入华人社会

    峇峇、华人和马来人在马来西亚都相处得非常融洽,每天都会有一定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马来西亚人民都会主动的避开较为敏感的种族课题,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诸如:峇峇和华人一样在马来西亚被列为华人群体,峇峇的政治倾向则自然地与华人相似。虽说峇峇是马来半岛“本土化”的产物,但他们并不和马来人一样享有特权。当然,马来人也和华人一样,并不会在日常生活中提及华人垄断经济等议题,减少种族间的摩擦。

    在谈论这类型的课题时必须谨慎。马来西亚族群社交可分为两种:个人交际和群体交际。个人交际,即日常生活上的所有活动交流,其交流并不会给族群间带来困扰及矛盾。群体交际则比较偏向于政治形态意识,譬如:马来西亚的政治派别都以族群来区分,以一个较大的族群为主体,所以他们更多的是代表整个族群,而不是个人。因此,种族纠纷并不常发生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上,而是发生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建构上。

    峇峇文化虽然与华人和马来人文化有关系,但他们始终还是不一样的族群,所以在生活上难免会有些小摩擦。族群的社交活动让各族发现自己特定的、自然的、有意义的种族身分,并通过文化相交或文化区分的方式来定义自己的身分认同。峇峇的社会地位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从19世纪中期的鼎盛时期在马来半岛主导大小事务,至二战后的没落,到当代马来西亚的政治剥削,并融入华人社会,是个巨大的转变,但峇峇社会地位和文化并不止于此。峇峇文化的没落更适合用“适应”或“融入”来解释;峇峇文化也随着“适应”的态度而改变,形成一个跨越文化及跨越国度的文化,融入当地社会。

    作者简介:刘宇杭,英国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历史学系学士。目前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修读东南亚与亚太区域研究硕士,于2022年9月毕业。研究方向为峇峇娘惹社会及文化史、马新华人史、性别与建筑空间史、东南亚文学。
    作者简介:刘宇杭,英国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历史学系学士。目前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修读东南亚与亚太区域研究硕士,于2022年9月毕业。研究方向为峇峇娘惹社会及文化史、马新华人史、性别与建筑空间史、东南亚文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