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文:学习现场◢许友彬:梦想成为画家——写作被逼出来的?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会员文:学习现场◢许友彬:梦想成为画家——写作被逼出来的?

    在我国,但凡对文学有点兴趣的00后,都必定读过出版的小说。作为创办人的,也是出版社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与创办的源头从何而来?这些,都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90年代,属于那个时代的在小虎队的歌声中翩翩起舞,伴随着90后的孩子,飞向属于他们的天空。千禧年后,小虎队的正在飞,而陪伴着00后长大的“”却才在的孵化下,悄悄诞生。

    为什么是“”?因为自然界中的视力好、飞得快、也飞得远;而亮眼的鲜红色则标示了它——赤蜻属蜻蜓,完全成熟下的颜色。本科动物学系出身的了解的特性,为出版社取名“”,只希望出版社能像那样,“飞得快,看得远”。

    ■与太太和孙子

    对他影响最深的三个女人

    出生时,马来亚正处于紧急状态时期。他出身在吉打的一个乡村,家里并不富裕。问起他小时候看过或听过的童书和故事,他说当时给小朋友看的读物很少,似乎也没有“儿童读物”的概念。而让他印象深刻的书,除了有《基督山恩仇录》,还有五年级时看不完,却厚得让他难忘的《白鲸记》。


    仔细回想,他小时候读得最多的还是杂志及报纸,比如母亲订购的《妇女与家庭》。笑说,在整分杂志里他最爱看生理版,爱到几乎可以背出来的程度。他也喜欢与同学分享女性生理方面的资讯。但说到底,他最喜欢看的还是故事及小说。家中订购的《当代文艺》里头有许多短篇小说,尤其是司马中原的,他都会追着读。初中时,他也读金庸的小说,但总是记不清主角的名字。母亲订购的杂志是他童年的重要读物,而看过他散文集《小小的在小小的时光中》就知道,母亲其实更是他家里的顶梁柱。

    ■2022年執教期間(新加坡)

    小学时,是个写周记前都要先哭过一遍的人。后来为何会开始写作投稿?他说其实多亏了一位小学女老师及他的三姐。当时他写周记,一开始不敢写,都靠父亲支援。有一次,他在父亲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了周记。而正是那次,老师在班上读出他的周记,并当众称赞了他。那件事为他注入写作的信心,如今想起,他仍觉得非常感激。而他会投稿,则是受到三姐的影响。那时,上了初中的三姐经常托他购买《学生周报》,间接养成了他阅读《学生周报》的习惯。通过阅报时逐字阅读的习惯,他吸收报章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文字,以此充实自己的词汇量。后来,三姐投稿的散文被刊登在《学生周报》,激起了他投稿的念头。从那时起,原来连周记都不敢写的他,开启了他的投稿生涯。刚开始并不顺利,作品屡屡遭到投篮,直到初二、初三,才有作品开始被发表。

    写作,为了生活,为了女儿

    当年大学科系选择不多,在理科,选择了较感兴趣的动物学。回忆起当初进森林找动物,还有与一群女同学到河边捉虾的经历,他难掩脸上笑意。进入大学后,他坚持写作和投稿。问起一开始的写作方向及后来为何会写儿童文学,他分享了小时候的志愿:小时候爱看父亲画画,大概是受父亲影响,他最初的志愿是当画家。后来被老师鼓励,他有了写作的勇气;初中看见三姐文章获刊登,他冒出“姐姐做得到,我也要做得到”的想法,才开始投稿。说,当他看见自己的文章被刊登在报章上,手写字转变为整齐方正的印刷字,那种感觉极其美好。

    ■与红蜻蜓出版社合伙人、作者等人合照

    大学时,他为了赚稿费而投稿;毕业后,则接了许多报章和杂志的专栏来写。在那十几年的时间里,他文章和专栏的足迹遍布本地各大报章。为何会坚持写专栏?指出,因为“钱可观”。他也谈起自己当时的薪水每个月只有一千令吉左右,而自己为《中国报》写的专栏,则有四、五百令吉的稿费,其实是他得以购买第一辆车的重要加持。对稿费的依赖,让了解到写作对自己的重要性。因此,他坚持写作,画家的志愿则随着现实,被藏在了心底。

    后来写儿童文学,一来是想写书给女儿读,二来是因为他对儿童的词汇量有足够的了解。有三个孩子,前两个孩子年幼时,他曾购买中国出版的书给他们阅读。无奈中国用词与本地用词差异较大,孩子难以理解书中内容。因此,当第三个孩子出生,决定自己写书给孩子读。另外,曾编辑中小学课本的经历使他非常了解小朋友在每个求学阶段的用词规范、词汇量,他在编书过程学会的简体字、汉语拼音及语法,也为他之后创作童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那时他在主要出版教科书的出版社上班,某天经理突然告诉他,出版社没有一本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两人因此谈及伦敦的Ladybird出版公司。那之后,意识到马来西亚也需要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Ladybird”。而出版社的诞生,正是从Ladybird出版社取得的灵感。

    作家生活是大罐五味果

    一路走来,从未停止创作。笔下人物尝过的甜酸苦咸辣淡,他在生活中也少不了反覆品尝。《青色的围墙》是他写得比较痛苦的作品:那时他和参与创作的女儿产生了矛盾。女儿曾扬言不再创作,即使创作也不和他一起,更不要通过他的出版社出版。她不想因为父亲的出名而“出名”。在看来,这部作品造成了他与小女儿关系的分裂。他也曾沮丧,每当大家谈起他,依然是《七天》、《十月》、《闪亮的时刻》,仿佛那么多年来,他不曾离开起点。问起他最满意的作品,原来是《大风吹》系列三部曲。他说那是他投入最多时间找资料的作品,故事背景取自家乡,他童年生长的环境。

    ■与限量珍藏版《大风吹过少年时》系列合照

    而言,环境对他的写作状态有很大影响。以往写作遇上瓶颈,他会离开家中一段时间,到郊外通讯不好的地方写作,屏蔽外界干扰,同时吸收芬多精。状态好时,他可以通宵写作,早上才睡觉。对环境的追求,是创作时最重要的习惯,而马来西亚炎热的天气,则让他直呼“脑袋要被烧坏了”。

    写作最让欣慰的部分在于,他的作品和出版社,带领了许多年轻血液进入文学领域,培养了许多喜欢文学,到中文系深造的孩子。因此,即使小朋友看的故事较难处理,即使马来西亚儿童文学不太受肯定,即使条条框框的约束使许多追求自由创作的作家不敢碰触童书创作,但喜欢小朋友——小朋友因看他的书而快乐,他就感到快乐。他强调:“不是因为人家觉得我写得好,而是因为小朋友喜欢看。”

    不曾遗忘画家梦 还要飞

    物转星移,当初小小的,如今已年近古稀。问他对未来马华儿童文学发展的看法,他认为,智能手机与短视频的存在降低了小朋友的专注力,导致他们不爱阅读。受这个现象影响,未来童书会以小篇幅的故事为主,采用多图画、少文字的形式。虽然如此,他还是希望小朋友可以多读文字。另外,他认为印刷业进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政策以及现代翻译软体所提供的方便,可以支撑马华少儿文学作品往海外发展,不怕市场受到限制。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电脑绘制并出版了《呼哈!呼哈!》

    对于未来有意进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朋友,建议尽量多读不同风格的书,不要盲从大众读书的潮流,更不要因为某个作家成名而只读他的作品。“读能够激发自己写作的作品”,他说,“写作是要因为你喜欢写作而写,不可以只是为了钱而写。如果完全为了钱而写,很难预测会不会出现作品卖不出去的时候。”他也希望年轻作家多留意文字的使用。坦言,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许多词语都已被他遗忘,但他会坚持上网查询。MCO期间,重拾了小时候当画家的梦想,暂时放弃了写作。如今已经六十八岁的他,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些以前不曾尝试的东西,因此,未来他可能不会再创作少儿小说。

    小虎队的已飞远,正在飞;马华儿童文学的,却藏在各位小小作家的梦里面,等着破茧起飞的那一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