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佛教视角谈盂兰胜会 七月鬼节真面目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DUN 新古毛 KUALA KUBU BHARU
    彭小桃
    凯鲁阿扎里
    饶可芯
    哈菲扎
    选民人数: 40,015

    ◤主题故事◢佛教视角谈盂兰胜会 七月鬼节真面目

    目连救母、饿鬼出关、破地狱……混合了佛、道元素以及民间仪式,繁杂情况让人混淆。本篇从视角谈谈盂兰盆节,解析节日的由来、历史与传说,帮助大家了解这独特文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先说“盂兰盆”这三个字,它是外来语,由原文梵文“olamba”音译成“盂兰盆”。“olamba”出自于《盂兰盆经》(olamba sutra),此经说的正是目连(目犍连)救母的故事。

    “Olam”这个词的意思是,把人从困厄中解救出来,“ba”的意思是盆器。目连看见母亲堕落饿鬼道,饭到口边化为火炭,烧得唇焦口烂,于是告求佛陀。佛陀教他在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这天敬设盂兰盆,把素菜素果置于盆中,供养僧团,以大众功德法力,回向给母亲,最终让母亲得度。”

    目连救母的故事为何会演变成“鬼节”?原来中元节传说是“地官赦罪”的日子,人们相信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祭祀祖先,可祈求地官赦免祖先之罪。农历七月十五,也正是目连救母故事中,盂兰盆供的节日。

    文良港热水湖甘露亭住持释开国法师解释,当《盂兰盆经》从印度传入中国时,因为目莲救母的故事与儒家传统孝道不谋而合,而中国道教中元节是“地官赦罪”的日子,道士又会在该日超度亡灵,所以两者相结合,中元普度变成盂兰中元普度。


    大士爷

    “破地狱”佛道并蓄

    “本来中元节是中华文化用语,把它和外来故事拼合起来,形成全新内容,、道教、民间各有不同的诠释,我觉得满有趣的。”

    中常有的祭祀仪式“破地狱”,也是佛道并蓄之一。“破地狱”来源于目莲救母故事中,目莲以法力打破地狱,后得佛陀协助,超度母亲的亡魂。时至今日,道教把目莲破地狱的行为,演变成法事,引领先人亡灵早日轮回。

    盂兰、中元两者均含宗教背景,而“鬼节”则是一般百姓的风俗与认知。中国民间后来对鬼节逐渐发展出新的看法,祭祀的已不只是自家祖先,还包括无主孤魂。今天的“拜路边”和,延续这样的传统脉络,赈济游荡在街头巷尾的孤魂野鬼,让他们吃饱,如西方人熟悉的名字“Hungry Ghost Festival”(饿鬼节)那般。

    释开国法师认为,从的观点,盂兰节的实质意义在于,在这段时间帮助更多的人、做更多好事,回向给父母,这比“拜路边”更有意义。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在一些人观念中,盂兰节就是要拜孤魂野鬼,这也是布施的一种,并非不可为,但是更应该先明确理解实质的意义,再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在仪式上会更有意义。”

    释开国法师
    释开国法师(中间)率众主持颂经忏拜。

    祭品事后丢弃 浪费需要改革

    法师率领众善信绕走广东义塔。

    中元节期间,焚香、燃烧金银纸及纸扎品是传统做法,但是烟霾污染,引起坊间“依循传统”和“保护环境”两派的争议。同时,成堆的祭品在节日后被丢弃,亦造成食物浪费。

    释开国法师指出,在两千多年前,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这一天,以供养三宝、功德回向给父母为主,并无拜祭和超度。

    “目连就是最好的例子,《盂兰盆经》说到目连为了救母,在‘佛欢喜日’这一天敬设盂兰盆,供养五百位僧人而让母亲得度。”

    《盂兰盆经》传入中国、翻译成中文之后,经由南北朝时代的梁武帝广事提倡,发展得最为兴盛。梁武帝吃素、建寺庙、供三宝,在拜佛过程中,为了救度嫉妒心重、死后堕莽蛇身的妃子,请宝志和尚与十位高僧结集佛经,撰忏悔文《梁皇宝忏》,并依照忏本为妃子拜忏,功德回向,让她得度。

    《梁皇宝忏》流传至今,如今中元普度也有很多人拜《梁皇宝忏》。不过,和中元普度不同的是,梁武帝提倡素食,拜祭也以素食为主。

    “当时物资没有这么蓬勃,盂兰盆会供奉的素食,过后也都普施到民间,不浪费食物。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社会丰衣足食,拜祭后觉得这些食物不重要了,随时可舍弃,造成浪费。”

    释开国法师最近主礼由广东义山举办的“启建七昼夜梁皇阴阳两利大法会”,法会上以素供养取代斋菜发糕,以鲜花代替清香,他赞扬这样的文明祭拜,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环保概念。

    据悉,该法会往年供奉斋饭菜,每一天丢弃约1500碗的饭和菜,造成大量浪费。直至去年,广东义山董事会破釜沉舟做出改革,一改过去的传统做法,把斋饭菜改为生米、面线等素供养。

    善信手持鲜花代替香,为先人超度。
    广东义山法会上以素供养取代斋菜发糕。

    布施代替祭拜 助需要者更有意义

    “拜祭方式的改变是允许的,是可以因时因地做改变。实际上,在修持、作法过程中,我们需要观想,从小的到大的,可能由七颗米变成七碗米,七碗米变成七座山,七座山变成无量……我们以胜解义观的方式来观想超度,而非实际的食物摆在那边。”

    “你可以想像,法会上有千千万万亡灵,摆十碗够吃吗?这不符合逻辑,显然是不能够满足的。但是,以胜解义观来观想,在放焰口(施食饿鬼之法事)的时候,虽然只有一两碟祭品,可是洒出去却是无量片的洒。”

    善信收好先人纸牌位,准备送上法船。
    善信先人纸牌位放入大莲花内,再送上法船焚化。

    释开国法师指出,不能以生食熟食、量多量少,衡量拜祭上是否合规矩、如法,或符合宗教、拜祭仪式。

    “一般民众可能不理解拜祭熟食和生食的差异性,我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正确的观念,祭品摆得多,是多在于给生者一个心安。也不是说要完全摒弃原来的熟食,只是把它减少,着重在法义上的修持。当然,我不反对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但我想这是广东义山举办的法会和外面的差异性。”

    法师也说到,《地藏经》有提到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以施代祭”,以布施来代替祭拜,或是供养、建庙、抄写助印经书、给有需要的人帮助等。

    “据我了解,广东义山把法会节约余额,捐助贫苦老人、慈善机构、艺术团体等,实践《地藏经》提倡的以施代祭,布施到社会各阶层,为参与善信积福积德。”

    工作人员把大士爷和法船置放空广地,准备焚烧。
    焚化大士爷和法船,功德圆满。

    关于农历七月盂兰节 听听民众有何说法

    陈勤善:心存善念就不怕鬼

    是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祭祀祖先,宣扬孝道,祭祀游魂野鬼,保佑社区平安。农历七月看到有,若有时间,我会带孩子上香、拜拜,趁此机会教育,让孩子了解这传统节日的典故。今年被邀参加平安宴,感觉就像是一般的热闹宴会,我对这样的活动不讲究也不忌讳,只要一个人心存善念,就不怕鬼。

    我们家不会特别在中元节、盂兰节祭祀祖先,也没有在上做超度。但是,我会“拜路边”,因为从小看着外婆、婆婆做,长大后很自然的跟着做,在住家附近的路边上香、焚烧金银纸、洒糖果和饼干。不过,为了方便清理、不造成环境污染,现在糖果和饼干都放在碟子上,不会乱丢。

    农贤辉:传承久远必有因

    父母有参与拜祭、“拜路边”的习惯,所以我也延续这个传统,放工后到公司附近的孟兰胜会上香,祈求诸事顺利。我相信拜了之后能保佑自身平安,不管是真是假,一个传统习俗能传承这么久,自然必有其因。

    我听说过一些七月鬼节禁忌,如不要夜归、不要半夜晾衣,但我并不忌讳,有时候工作忙碌到晚上,哪有可能不夜归?我相信鬼神的存在,庆幸从来没有遇过灵异事件。虽然没见过鬼,但从小对鬼有莫名的恐惧,现在还是会怕,只是长大后发现人有时比鬼更恐怖。

    叶美君:每年上香已成习惯

    让我联想到“七月鬼节”、“拜好兄弟”,只要在路边看到彩色旗帜,就知道附近举办。在商业街举办,因为要封路、搭帐蓬,难免阻碍交通,但每年只举行三至五天,为在地居民带来娱乐与互动平台,而且是传承千年的传统习俗,相信大家都会体谅。

    除了行动管制令(MCO)期间,我每年都会到公司或住家附近的上香,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就像到庙里要上香一样。

    印像深刻的是早期吉隆坡秋杰律巴刹的,祭品多、大士爷和普度公神像也很大,现场有许多人帮忙摺金纸,十分热闹。

    我没有“拜路边”的习惯,因为听说一旦拜了就要常年拜,考量到自己是打工一族,可能会被调派别的分行或换工,无法长期固定在同一个地点祭拜。“拜路边”立意不错,能给孤魂野鬼些许安慰。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主题故事◢盂兰胜会街头祭亡魂 帐篷底下人鬼嘉年华(上)孟沙盂兰胜会◤主题故事◢盂兰胜会街头祭亡魂 帐篷底下人鬼嘉年华(下)马鲁里盂兰胜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