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Bhuket人揭秘 仅580人的砂拉越原住民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DUN 新古毛 KUALA KUBU BHARU
    彭小桃
    凯鲁阿扎里
    饶可芯
    哈菲扎
    选民人数: 40,015

    ◤主题故事◢Bhuket人揭秘 仅580人的砂拉越原住民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文化国家,但我们对友族认识太少,对东马更几乎是陌生的。你听说过Ukit/Bhuket族吗?他们是内陆众多乌鲁人(Orang Ulu)、又称上游民族里最小的族群之一,现在只有580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Uma Ukit首领Ngarit Lijap感动Bhuket族文化遗产被外面世界看到。

    第一次看到Ukit/Bhuket族群这个名字,心里不禁纳闷,到底他们是叫Ukit,还是Bhuket?上网问谷歌,搜寻“Bhuket”关键词,居然出现一堆泰国普吉岛Phuket资料。也不能怪谷歌,因为大部分马来西亚人,甚至是人,也没有听过“Bhuket”这个名字。

    有27个族群之多,除了马来人、华人、伊班人、比达友及马兰诺人等多数族群,其余民族皆称为乌鲁人。乌鲁人并非一个族群,而是指居住在上游及内陆地区民族的统称。乌鲁人有本南(Penan)、肯雅(Kenyah)、加央(Kayan) 、加拉毕(Kelabit)、普南(Punan)、伦巴旺族(Lun Bawang)等。乌鲁人文化习俗语言有相似,也有相异之处,就像华人有不同籍贯,语言习俗大不相同。

    加帛省(Kapit)是婆罗洲州最大的省份,总面积38,934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13万4800人,伊班族占了人口一半以上(68%),乌鲁人占19.1%,当中Bhuket族不到600人。

    对于Ukit还是Bhuket?解答:本无文字,英国人和伊班人将他们叫成Ukit,此名沿用数十年,正名后结合写成Ukit/Bhuket。


    Bhuket族人正在分享捕获的猎物,分享食物是原住民的生活美德。(照片由Shanthi教授提供)

    谁是

    Bhuket是马来西亚州加帛省(Kapit)布拉加县(Belaga)内陆地区的乌鲁人少数民族之一,世代为森林游牧民族,以狩猎、采集生活。他们除了Bhuket语,也说马来语,早年传统信仰是泛灵论,现多为基督教。

    据英国人Bouman于1924年记载,Bhuket族群最早居住在婆罗州中央拉让江(Sungai Rejang)支流Balleh河旁,被伊班族入侵迁移至峇罗伊河(Sungai Balui)上游。1998年因峇贡水坝(Bakun Dam)工程被迫搬迁到Sungai Asap Koyan新徒置区Sungai Asap Koyan的Uma Ukit长屋。

    根据1981年人口普查,Bhuket族人口约180人。目前居住在Uma Ukit的Bhuket族人共有73户,约580人。现在主要经济活动为农业种植,如种植旱稻、油棕等。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担任教师、护士、技术员等。

    峇贡水坝让乌鲁人失去习俗地,形成文化断层。近30年来,随着内陆道路和网络开通,现代生活形态出现很大转变,大多年轻人离乡前往大城巿求学生活,与家乡土地和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Uma Ukit现任首领Ngarit Lijap在GMBB举行的《Ukit/Bhuket社区藤艺展》开幕礼上说:“我们不曾梦想能来吉隆坡展示我们长屋的藤艺作品和传统手作,从偏远家乡把东西和十多位族人带来吉隆坡是个很大挑战,不过我们是战士!不管多难都不怕,于是我们成功了。很开心能让外面的世界认识Bhuket文化,以及我们引以为傲的藤艺。”

    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心愿是希望能够种下一大片藤树留给下一代,将珍贵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藤树长成需二三十年,我恐怕是看不到,但下一代能够享用。”

    这是Roba Surang唯一留下的童年照片,所有其他照片都在一场长屋火灾中被毁掉了。

    老照片说故事

    林升飞燕(Faye Lim)的父母创办经营Canvas Art Creative二十多年,为许多王室和政治人物修复旧照片。疫情期间林氏夫妇相继离世,Faye继承父母生意和热情。“爸妈一直相信照片能够保存和展示几代人的记忆,并致力保存马来西亚多元文化。”

    她为偏远内陆的Bhuket族人扫描修复家庭照片,重新透过老照片道出他们的故事和记忆。让他们知道保留文化遗产不仅是保留有形的传统舞蹈、服装,保留无形的记忆和生活智慧也同样重要。“文化是马来西亚珍贵文化遗产之一,是时候来好好认识我们的马来西亚同胞。”

    Bhuket族人旧照片,每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
    照片中的是Adum与其孙女Aisya。Adum是一名Bhuket族战士,年轻时曾反抗伊班族入侵,与族人离开Balleh迁居Balui上游。(照片由Shanthi教授提供)

    The Rojak Projek

    Faye的艺术项目The Rojak Projek用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美食组合成马来西亚人脸谱。她与Bhuket社区居民利用当地食材,组成Bhuket族人、艺术家及Shanthi教授的肖像。的传统菜肴木薯叶、竹荀、野菜、沙谷、河鱼、山猪等都是纯粹天然的好滋味,让人感受浓郁的热带雨林风味,也反映了他们尊重、顺应自然的生活理念。

    食物反映一个种族的文化,The Rojak Projek以充满雨林风味的砂拉越原住民传统菜肴食材组成脸谱。

    30年前Balui河边回忆

    今天,从吉隆坡要去Bhuket族生活的长屋Uma Ukit,得先搭两小时飞机去民都鲁(Bintulu),然后乘坐3小时巴士去160公里外的布拉加(Belaga)。但在30年前,要去到Bhuket族部落可不像今天一般方便。

    1999年,Shanthi Thambiah在马大念人类学博士学位,曾深入内陆Sungai Balui的Bhuket族部落做田野调查,与族人一起生活一年半,拍了大量记录Bhuket族生活的照片。珍贵的旧照片经过修复后公开展示,让人们看到Bhuket族迁离原居地以前的生活面貌。 2011年,全马最大的峇贡水坝正式启用,Bhuket族习俗地淹没在水坝底下。

    人们关注热带雨林开发、雨林植物和物种消失的问题,但没有人留意到人类语言和文化也在迅速消失。内陆的109种语言当中,许多已经在百年内完全消失。Shanthi教授认为,艺术是宇宙共同语言,也是连结人们的桥梁,通过像《Ukit/Bhuket社区藤艺展》这样的活动让少数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祖先生活智慧通过艺术,穿越时空界限与后代和外面世界对话。

    Shanthi教授(后右三)曾于1999年在Sungai Balui与Bhuket部落一起生活了一年半,当年的小孩现已是成人。

    来学Bhuket话

    在《藤艺展》现场,友善的年轻Bhuket男子热情地教每个人说他们的语言。

    “Je nuruk kopi chahor.”(Saya minum kopi petang / 我喝下午茶)

    “Je koman buak.” (Saya makan buah / 我吃水果)

    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分别是:nyauk、alor、chahor、malem。

    一字一句跟着重复一遍, 他高兴竖起大姆指称赞: “很好,现在你会说Bhuket话了!”

    友善的年轻Bhuket男子热情地教观展者说他们的语言。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主题故事◢携文化西渡半岛 精湛藤艺创纪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