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游自在◢阿尔卑斯山牧牛区“禁车”通行?山静只闻牛铃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字游自在◢阿尔卑斯山牧牛区“禁车”通行?山静只闻牛铃响

    今年9月杪的秋天里,走进一座无车山镇─吉米瓦尔德(Gimmelwald),在云雾缭绕的悬崖边上,听小村庄里的和牲畜如何按照大自然节奏生存与生活,并善用得天独厚天然大环境打造出高山(Alp cheese),自然静寂的脉中有现代兼传统制作人热闹满足的四季日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汤姆斯鲁宾/瑞士牧人兼传统奶酪制作人

    这一趟远赴,在旅游局安排下,首个前往的地方是禁止汽车通行的宁静度假胜地,既然目的地是无车山镇就得做好心理准备,那是一段只能使用公交和徒步的行程。

    从苏黎世机场乘搭火车抵达劳特布隆嫩(Lauterbrunnen)时比预算时间早,在寒风冷雨中钻入暖洋洋咖啡馆,等待导游玛汀科劳斯特(Martine Klooster)到来之时,点杯巧克力热饮暖身。

    伴随的是窗外远处雪山,时间到了,我俩便坐上缆车再转搭小火车到群峰环抱的知名山镇米伦(Murren),在冷冷的午后,再从米伦徒步到另一座缆车前往吉米瓦尔德(Gimmelwald)。

     


    那是坐落在海拔1367公尺悬崖上的小镇,镇上有一群现代,还有他们的奶牛牧场,抵达时,前来相见的是现年45岁兼传统乳酪制作人汤姆斯鲁宾(Thomas Rubin)。

    随着他前往其牛棚和仓库路上,发现此镇旅人三三两两,整个村庄静得连脚步声都听得见,走在镇里小路上,只想贪婪地一次过把四周至美景色尽收眼底。

    但见前后方有洁白积雪群山,搭配的是千姿百态浮云,面对如是气势磅礴场面,岂有不动容的道理?路上两侧则是村光无限美画面,错落有致的小木屋落在遍地皆绿的山坡草地上。

    一路上所见,许多小木屋都用了秋风中的花来妆点;屋范围内及外,有鸡群在走动、牛群在歇息,只要一个不小心走神,还以为走进了童话世界。

    见识过了汤姆斯鲁宾的牛棚之后,我们随他到用以储存自制的小木屋,这镇里连仓库都美得出其不意得让人无言以对,索性在屋前路旁的写意氛围里,静听他说在这镇上的日子。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位于镇中央的奶酪仓库美得让人打从心底赞叹,除了善用来自大自然的鲜花,小木屋的装饰道具还有曾经用过的生活用具。

    四季轮回牧牛人代代相传

    汤姆斯鲁宾家族几代人都在这里从事农牧的事业,早在12岁的时候,他便开始追随家人在高山牧场工作,“祖父与父亲身体里流淌着的血,我也顺理成章走在的路上。”

    “童少年岁月是以半工半读形式度过,爸爸教会我许多牧场上的事。”基本学业完成后,他再修读成为农牧者。”他透露,其家族有3块牧场,分别处于海拔900至1800公尺高的地方。

    “这些牧场都用来放养奶牛、挤取牛奶以及制作。” 且听他娓娓道来每年每个春夏秋冬里,那些们必须和经常做的事。
    “春天里,我们将为赶牛上山而做好准备,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围起篱笆以让牛只知道哪里可以或不可以走动的范围。”
    当春末夏至之时,这是他最繁忙的季节了,其中最重要的事,便是赶牛上山并将之放养在高山牧场,在这个季度里,除了照顾山上牛群,同时也得挤取牛奶和制作

    “此外,我们还得晒干草和稻草,然后把它们储存起来,以备秋冬之用。”采访当天,在牛棚一隅,但见堆积如山的干草和稻草,他说,干草可充作牛的粮食,稻草则作为牛的床铺。

    当白昼渐短、夜晚渐冷的秋季降临人间,也意味着牛群和牧民离开高山牧场,返回牛棚和住家的时间到了,这就是赶牛下山的季节,“此时,干草和稻草都用得着了。”

    每年的秋去冬来之时,他指出要做的事即是照顾好牛棚里的牛群,“要确保牛群获取所需,尤其是食物,因为冬雪过多的话,它们将无法出外。”走过今年寒冬,明年春暖花开之时,一切重来。

    走进牧牛人居住的地方,怎少得了牛铃的踪影呢?

    看天行事落雪迁牛群下山

    走进汤姆斯鲁宾位于吉米瓦尔德村庄的大牛棚时,但见牛栏里,只有三三两两小牛只,牛都去了哪儿呢?他说,赶牛下山是逐步进行的,并非一次性把牛带下山。

    “现时高山上已经下雪,牛群开始往低处移动,它们会从高处一步一步往下走,走到有青葱草地的山坡就停下来。”他指出,在这个过程中,他都会亲自到上山领着牛群一步步下山。

    “一般上,整个过程需时三至四周左右,从一个更高位置下到另一个更低位置则需时一天,不过,一切还得胥视气候,若是气候变化快或变恶劣,这个过程有时甚至缩短到一或两周。”

    看天行事是大山里的生存之道,“每两天都得留意天气预报,会按照个人的经历做出专业判断,以决定是否将牛群赶往下一个位置。”

    在这里的和牲畜全然按照大自然的节奏行事与生活,导游玛汀科劳斯特(Martine Klooster)非常认同,随口说出其想法, 她说道:“牛群换不同草地吃草,使得之前所在地的草获得重生机会;况且,这些山里的草也可晒干制成干草,真的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做法啊!”善解天意也善用大山带给他们的天然牧场。

    错落有致的小木屋落在遍地皆绿的山坡草地上,而高山上有牛群和远处传来的牛铃声。

    高山大自然给的礼物

    据资料显示,高山牧场仅在夏季采用高山牧场夏季放牧奶牛所产的牛奶,直接在高山牧场工场制作而成,这也就是为何夏季于汤姆斯鲁宾是个忙碌的季节。

    他说,整个夏天,母牛和小牛都会在高山里,由于他的责任就是照顾它们,因此,必须在山里来来回回走动以查访牛群,“若是遇到生病的牛只则需要检查。”

    “我们现处于海拔1300余公尺,牧场则是位于海拔1850公尺的山上,通常,我要徒步500多公尺到山上,单程需要一个半小时至二小时之间。”

    尾随汤姆斯鲁宾走在如是景致里,岂有不怦然心动的道理?

    在完成工作后,他再花同样时间返家,而他其实在山上有间因陋就简的小屋,“连电视机都没有,那是给住的地方。”只是他未曾在山中小屋过夜,宁可每周在山里潇洒走它好几回。

    这样的日常是城里的人无法领略且不敢领教的,恰恰是在这个与世无争的偏远大山里,牛群纯粹享用着大自然培植出的夏日青草青,“每一个牧场的草地都不一样。”

    “那是因为土壤的矿物质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味道,尤其草堆里长有野花,不同草地有不同花卉,这样的牧草牛群吃了会产出独特牛奶,而人们将会在中品尝出独有风味。”

    正是这天然大环境打造出来自高山的之独一无二,来自大自然的礼物怎能不尝一口?

    奶酪仓库里储存着新鲜奶酪,直至明年夏天才会再换过另一批新的,而每块奶酪上都会写上制作日期。

    慢工细活泡澡翻身

    “最佳的生产时间是每年的六、七及八月,这就是为何高山只在夏天制作……”问及个中原因,他提及夏季的草格外优质,它给到最佳味道,制作出来的质地更好。

    据他透露,挤取牛奶到制作等工序都在山上进行,整个过程约莫需要一天时间,由于未熟成的新鲜几乎每天都需要清洁,也是制作人的他需要长时间待在山上。

    “随后才把搬到村中的仓库储存并进行熟成。”彼时,有两件事需要执行,其一是给新鲜洗盐澡,意即把浸在盐水里,“这盐不仅提供咸味,更多的是防止滋生真菌。”

    储存在仓库里时,他则必须每隔两天就要把整块翻转过来,“这么做是为了让它的味道散到每一个部位。”这样传统工序也已经延续了好几个世纪。

    在仓库里见到的大小不一,他说,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各种尺寸,他也无从考究,“的体积是根据手头所拥有牛奶和而决定的。”他笑称,假如牛奶不够用,便做小型的咯。

    这些新鲜会先销售给所需消费者,剩余将储存至翌年另一批新鲜产出后,再把它们转移到另一处储放,让它成为成熟,“在良好照顾下,可以储存四至五年。”

    从他与它的互动中,感受到人与牛之间的亲切关系,牛棚里还挂着他为牛只取名的名牌。

    亲密互动每头牛都有名字

    对汤姆斯鲁宾来说,他家的牛群并非只是为他干活的动物,“我可以感受到与它们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可以认出每一头牛并且叫出它们的名字。”

    在有瓦遮头的牛棚里,我头顶上方的黑色吊牌,可见他所写下的牛名,有Rosi、Condora等,想必所在位置是属于这两头奶牛了,“每只小牛出世时,多半是由我来替它们命名。”

    “当然,家人们也会帮忙取名。”在他而言,他打理的牛棚就像个家庭或是学校,“它们有个别的性格,有的比较懒散,有的则较为勤奋,每一头牛不完全相同。”

    作为它们的照顾者,他需要跟不同性格的牛做简单沟通,“有时候,我会对它说:嘿,你好吗?离开之时,也会跟它说:再见!当我要它站起来时,便说道:你必须站起来啦!”

    至于牛栏里的小牛,他形容,它们就像一群好奇心重的孩子,为了避免它们随时跑出外四处“探索”,因此需要固定其活动空间,“再过几年,小牛也会知道需要待在牛棚里了。”

    “它们从小就接受训练,有的小牛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它们也会受到身边牛朋友的潜移默化。”如此说来,他还是它们的导师,在这位亦师亦友的眼里,牛群是美丽的动物。

    “不仅仅看到它们可以为我做什么,而是我跟它们的关联性和好关系。”他直言,今生乐当,却又坦言雨天的时候还是会不太想出门,“不过,的生涯大致上还是开心的。”

    后记:有声指南针

    在汤姆斯鲁宾棚屋外,远远就看到大大小小牛铃装饰,“牛铃越大重量越大、声音也越响。”但巨牛铃只用在赶牛上山和下山时或在展览上,对外人展示的传统民俗,其他时候,每只牛会戴上合身牛铃。牛铃于就像是有声指南针,尤其是云山雾罩之时,“我们是无法辨识出每个牛铃的声音,但只要随着离群的牛只身上发出的牛铃声响走去,即使发现不是自己的牛只,也会把它牵回去给其主人。”天然大山里有自然无私互助,听了让人心暖暖。临走前舍不得就此转身而去,独自静对那山那草那木屋,把远处传来清脆牛铃声,细细地再听一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