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游自在◢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 陪你走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字游自在◢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 陪你走过

    从失去小妹至差点失学的农家孩子,转身为游刃有余的媒体人,到以中文文字会中学生的编辑人,再循序渐进走上青少年书籍写作人之路,如今成了弱势学生灯塔的教育人,波德申中华中学校长张永庆博士走过不同的路,不管路在哪里,他从未忘记“”的初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张永庆博士

    张永庆出生于砂拉越美里一个以务农为背景的清苦家庭,爸爸种植胡椒,妈妈是不识字的妇女,陆续给这个家生了9个孩子,而他在人生极早就尝到贫穷的悲惨滋味。

    “原来有5个哥哥、1个姐姐和两个妹妹,最小妹妹却卖了给别人。”他走进时光隧道追忆从前,“甫出世,小妹需要妈妈照料,胡椒田地却急需人手,爸爸便拉了妈妈到田里干活。”

    “小妹才一两个月大时,有一天,哥哥教书回来,惊觉睡在沙龙里的小妹不见了,只在屋后找到正在哭泣的妈妈,兄弟姐妹才惊觉小妹被卖掉了。”

    “我们连她的名字都还没有取好啊。”曾经追问买小孩的马来家庭,对方却告知小妹已逝世,“可能怕我们去找她吧,是真是假也不懂。”


    尽管事发时他仅3岁,但听妈妈转述后的好长一段岁月里,他都在人群中寻找跟他相似的脸孔,“看一看是不是我失去的妹妹。”事隔数十年,他打从心里明白,希望早就离他而去。

    “这是贫穷家庭的样子。”他深切体会到,惟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只是,其教育路非坦途,“功课不是很好,老师打我就会用功,后来,小学毕业无法直升政府中学。”

    新学年开学首日,看着哥妹们穿着校服上学去,“我只能躲在桌子下面哭泣。”结果,父亲一手把他拉了起来,以家乡河婆话对他说:“来,我带你去读书。”

    “他把我带到一公里之外刚成立的廉律独立中学。”那里是仅有300户人家的廉律村,全部是拿锄头下田种胡椒的穷苦人家,“这所学校收留了我,也打救了我。”

    “若是失学的话,不是跟着三哥当木工,就是随着爸爸务农了。”这也是他对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的开始,“但,我还是好玩爱闹,常常作弄年迈校长,也经常玩得全身脏兮兮。”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在课堂里,初一首次获得赞美,“老师叫我站起来念作文,还重抄贴堂呢。”当时作文题目是“国庆日”,他仍记得写了“烟花一放满天红”这样一句话,“有老师赞美,感觉很骄傲。”

    生命中尝过甜头,也必然要面对苦涩,“英文老师批改作业时,在下方写了一个‘Poor’字,这可是伤害了我的心。”如今回看,他认为,孩子需要的是正面鼓励,而不是负面打击。

    他在跌跌撞撞中度过童年,直至高一有个老师对他们说:一定要去大学念书!刚好台湾影幕情侣秦汉与林青霞的戏正上演,“他们在台大湖边撑伞浪漫走着,很有吸引力,心生向往。”

    他暗自打定主意日后要到台湾念书,“我依然没有特别努力。”在统考中,他报考4科,中文考获A等,其他3科及格,“当时,冯嘉莱校长还亲自飞赴台湾帮我争取进入侨大先修班的机会。”

    张永庆年幼际遇让他明白到教育才能改变命运,知识犹如人生的灯塔。图中木凳子上画的是与波德申毗邻的大马最古老的丹绒端(Tanjung Tuan)灯塔。

    学识虽嫩才情在百步穿杨写报导

    在统考之后与出国之前的一年时间里,18岁的张永庆干起人生首份工作,即是到《美里日报》当记者,“我穿了哥哥的衣服和皮鞋去应征,应征时,还不小心露出破洞的鞋子。 ”

    “经理叫我做翻译(英翻中),我却做了好久,也做得好苦,结果被令先回家。”让他意料之外的是,“三天后又叫我去,我被录取了。”他猜测,理应中文书写让他加分不少。

    “一个高中生薪金是280令吉,算不错了。”他兴高彩烈去上班,“首个采访任务就是自己的毕业典礼。”当全体毕业生拍照时,他不晓得该拍照抑或站到毕业生那一端。

    “四哥有出席毕业礼,我灵机一动,叫他替我拍全体照。”这个小举动证明他以学校为先。

    “隔天,回到报馆开始写稿─昨天晚上怎样又怎样……完成后,交给采访主任,结果,他对我说:新闻不是这样写的…一定要把新闻重点写在导言。”

    在主任指导下,他掌握了撰写新闻的格式,且渐入佳境,“试过酱油厂老板赞我写的稿朴素无华,恰如其分,令我很开心。”

    当时,表现勤奋的他还善用夜间空档撰写篮球评论,文章甚至获得总编辑盛赞,“我用上了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文字,例如‘百步穿杨’等字眼,写得很生动。”

    中文让他在首个人生职场上游刃有余,也激发他后来发奋图强要挤进台湾政大新闻系,同时,他也相信了阅读,如今更在波中积极推动阅读,引进台湾阅读推手宋怡慧为该校注入阅读教学元素。

    张永庆说,他常驱车半小时到波德申海边欣赏日落。

    单程机票飞台湾父亲卖地供深造

    当收到侨大录取通知书后,张永庆迫不及待告知爸爸,“他脸色一沉,跟我说:我没钱给你念。”他下定决心存两个月薪金,买一张单程票飞赴台湾,“破釜沉舟没有回头路了!”

    临行前,哥哥们东凑西拼一笔钱给他,这一次,他终于体会到认真念书的必要了,否则也挤不进他想要的政大新闻系,“当时只有6个名额,惟有拚到前面才有机会。”

    “我开始了人生中最努力时刻,温习功课到凌晨4点钟哦。”他最终以第一志愿考入政大,“我会选择新闻系纯粹因为当过记者,也因为对写作比较有把握,中文可以驾驭和表达。”

    在金榜题名后,他立刻给父亲去信,“我告诉他,这次真的要念书了。”殊料,父亲居然变卖土地,替他解决在他乡的五、六万令吉学费、生活费等,“我才知道他有三块土地哦。”

    他不负家人期望成了家里唯一完成大学的孩子,“原来想继续念硕士,但不成功,故毕业后马上回国。”他一心抱着奉献自己的力量与心力的恣态归来。

    首本著作书名《陪你走过》是张永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

    年少勿轻言轻生你有痛苦我陪你

    学成归来的张永庆后来加入了董总秘书处,“刚开始在资料组,挺闷的,随后被《中学生》月刊的爱薇拉进专题组。”

    “在专题,写写青少年爱情故事,女友恰好是老师,便向她征收青少年故事,再叫学生书写感言,拼凑成一篇专题。”焦点专题为他开启写作之道,也开通直达青少年群体之路。

    “因为书写中学生心理状况,引起强烈共鸣。”他不时收到青少年来信,那些年间,他先后收过逾千封信,他也频繁回信,有的甚至持续互通信件两三年。

    “当中,有个麻坡女生写信来,内容提到她有自杀念头。”阅毕,他非常紧张,当个周末就驱车南下见该女生,“当有人相信且信任你,愿意把心事告诉你时,不下去的话,说不过去啊,即使不是真的要自杀,去看她一眼也好。”

    两人最终见上一面,女生对他说:“我只是感冒而已。”他认为,该女生或许曾动过自杀念头,但因为他的出现而得到了抒发,这个举动犹如他在1991年的首本著作《》。

    并非我告诫或告诉你,而是陪着你就够了,你有困难、有痛苦,我陪你一下,便是最好的陪伴。”他说,假如当时不去见她,必定挂心,“去了以后,至少安心了。”

    “这个女生后来当了律师。”不只是书名,更是他的初心,里头收录青少年真实故事,如同他在书中所写,他希望更多人陪他们走过他们的狂狷、他们的忧郁、他们的彷徨。

    陪你走过行列里少不了波中董事长莫泰波(左),据张永庆说,这几年他都亲手做海南咖椰(kaya)给学校义卖。

    成名后中年危机转舵重启升学梦

    继《》后,张永庆走上作家之路,迄今出版过13部青少年与亲子作品,他用文字陪青少年们走过,谁又陪他走过那年45岁的中年危机呢?

    当时,他人在新纪元学院,这一边,他目睹新生们的才气,强烈感觉后浪正汹涌而来;另一边,他既出书又发表评论,因为成名了,记者纷纷采访他对于社会问题如自杀、恋爱、离家出走等等看法和意见。

    “我感觉,自己的回答千篇一律,尽管勤读辅导、心理学书籍,依然觉得不足够,也毫无进步,开始质疑自己。”所幸,在名气与人气中仍然意识到危机的存在。

    外在压力也导致他在家里的亲子关系出现挑战,种种内外因素加剧其中年危机感,“我有感走不下去,也不知如何过下半生。”

    彼时,他想起被他遗落在1984年的升学梦,“我毅然绝然选择去升造。”他耗了5年时间取得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钻研大中小学教育,“当中有3年是每3个月往返马中两地。”

    在完成博士论文隔年,他走马上任马六甲培风中学校长,办了百年校庆后离任;接着退而不休一年里,他写了《我们家不需要两个校长》这本书。

    2015年再次出发,出任波德申中华中学校长至今,他再次回归青少年世界,“这一生始终抱着回馈心态,与青少年的关系与缘分则是无心插柳的。”

    张永庆跟画家Ah Boy与其新凳子画作合影,他说,太阳花姿态各异,不变的是,一颗始终温暖的心。这不正如他跟青少年的交心关系。

    扶弱济贫铭初心陪伴满是人情味

    昔日以字会同学,如今直接面对学生、见到家长,不论哪种形式,张永庆始终未丢失“”的初心,也诚如他当年所愿,越来越多人走进的行列。

    投身波中首周,他说,一天放学后,有个高三女生在校长室门外徘徊,当她鼓起勇气敲门进来,她对他说:“校长,我拿不出统考费350令吉。”他马上回答:“好呀,我帮你交。”

    他决定自掏腰抱,许久以后,他问她为何找他,女生回说:“我觉得,你可以帮到我。”正是这种信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猜疑,“她现在在台湾海洋大学念大四了。”

    在他看来,只要心甘情愿付出,不求回报,且得到快乐,那就好了,“在概念里,最重要内涵是,我相信你可以,你只是需要一些时间罢了。”

    “不管你陷入什么困境,我能做到的是,借一双耳朵倾听,也可以陪着你,让你感觉到有力量。”他认为,只要存善意、做实事,“别人也会把这些举动看在眼里。”

    他提到有个在首都大巴刹卖鸡的老奶奶,儿子不成才,媳妇车祸去世,独自扶育孙子,“孙子在波中学习渐好后,老人家还特地从包包里拿出800令吉捐给学校。”

    “我看到纸币上还留有鸡血和蔬菜碎片。”那一刻,他心中感动达到了无以复加地步。

    他表示只要是弱势家庭,他一定会善用社会资源提供援助,“包括贫穷、单亲、车祸意外、病亡的家庭。”

    为波中清寒助学金筹款,学校美术主任陈汉有和自学成功的画家Ah Boy以凳子画义卖;社会无名氏二度捐款,只盼孩子们不必为学费忧心;社工朋友深夜捐款,只因不想学生的大学梦受阻。

    在疫情里,失学波中校友下厨慰劳老师;大爱家长数十次到波中,只为送面包、饼干、蛋糕等给师长、宿舍生和守卫。走过疫情、走过贫困,种种形式,里头全是人情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