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骥:在伤口上重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廖朝骥:在伤口上重生

    《在伤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个人口述叙事》这本书的其中一位参与者梁友瑄和我说,第二刷快面市了,请大家踊跃购买。因为第二刷的盈余才可以支持张老板的文运书店推出英文版,然后再推出马来文版。覃心皓、邓婉晴、梁友瑄及傅向红这四位女士,前后耗时3年,承当起采访、拍摄、撰写、翻译等工作。但是大家却选择不具名,以“五一三事件口述历史小组”为著作者,以“编”当作她们在这本书的功能,让被五一三事件当时的见证者、被影响的人或不幸牺牲者的后人的口述,成为这本书主角。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我是70后出生,虽然出生在柔佛永平,一个丝毫没有收到波及的小镇。然而,我也是属于五一三禁忌话题氛围下成长的世代。家里长辈常告诫,别沾染政治,别多管闲事。记忆所及,我们似乎很少在家人、中小学同伴们的对话中,谈论到政治时局的变化。所以,我们很少成为愤青,更多是充满烦恼青春痘的少年。随后,在阅读马来西亚相关评论的书籍中,大家常读到类似句子:“马来西亚的政治发展以1969年513事件作为分水岭,随后……”这个事件,就像是马来西亚政治变化的handy plus创口贴。只要是族群关系紧张,531这个词都可以成为任何政治表述的主语、宾语、形容词。

    《在伤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个人口述叙事》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它让这个历史的伤口,重新在时人的阅读经验中再度裂开。我读到许多面友,分享阅读此书时,形容自己泪流、哀痛、难过。这是目前除了教科书、官方报告及学者著作外,第一本由生者为大家讲述在五一三事件中死者的“经历”。我不使用“故事”二字,因为513的故事一直被再编、以讹传讹至今。

    复述他们经历

    我在每日共读一小时的三个晚上读完,每一次的分享,我都烦恼该如何向14岁及12岁的孩子去描述这个事件。我选择了常人遭遇的角度,挑出几位爸爸的故事,那几位爸爸逝世时,也是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我一反常态,没有展开讨论,仅是复述他们的经历。昨晚读完后,我说:“这本书,我就放在书柜的第二格,与我收集的本土历史的书放在一起。以后,当你们听到、读到、或在IG刷到有关513事件的帖文,请记得过来翻翻此书。不明白,欢迎来找爸爸聊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